水门桥|济南手艺人复刻“水门桥”16天制成缩小72倍的微雕


水门桥|济南手艺人复刻“水门桥”16天制成缩小72倍的微雕
文章插图
李义中和作品合影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采访人员郭梦桐 摄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热映,点燃了无数观众的爱国热情。济南微缩手工艺人李义中观看电影后,复刻了水门桥战场的宏大场景。据了解,这件作品长1.8米,宽1米,高约80厘米,由5人花费16天制作完成。李义中称,这是自己做过的最大规模的微缩场景,其中断桥和爆炸的细节耗时居多,需要纯手工制作上色,成员们经常加班到半夜。从业多年,李义中制作了不少体现红色精神的作品,站在一名手艺人角度,他希望通过作品让红色精神能够代代相传,鼓舞更多年轻人群。
济南微缩手艺人复刻水门桥
10日上午,采访人员来到了李义中的工作室,近日刚制作完成的水门桥微缩场景放置在工作室最显眼的地方。整个作品长1.8米,宽1米,高80厘米。整体的比例为1:72。看上去规模宏大,除了水门桥外还有诸多细节。
偌大的山体,从水门桥往下延伸的水利变电站以及水门桥的桥体,构成了场景中最为壮丽的画面。一些微缩人物以及山体上的杂草则是栩栩如生,小巧而又精致。
水门桥|济南手艺人复刻“水门桥”16天制成缩小72倍的微雕】“整个山体是用泡沫板制成,除了一般的雕刻处理以外,一些做旧的战争痕迹需要人工制作”,作者李义中告诉采访人员,制作过程有许多“亮点”,如几十名士兵是3D打印,水利管道由水管材料制成,整个山体的杂草则是由制作者从干芦苇上一簇簇分离出来,打造了一个个细节。
李义中说,制作难度最高的当数水门桥的断裂部分。“炸断的桥体并不平整,还有一些杂乱分布的电线,工艺上并不简单,要花费几天的时间去做一个断面”,仅这样一个部分,就用了约8天时间才完成。
被影片震撼 连熬16天制作
“做这件作品,是想让人铭记这段历史,致敬我们的老英雄们”,在长津湖电影上映之前,李义中团队便有了这样一个想法,在观看完影片后,他深受感动,决定要把想法实现,复刻一次电影中的场景。
由于可借鉴的资料不多,他只找到了一幅模糊的照片,这张照片被打印出来作为参考。看完电影后,其中有许多细节又被推翻,重新制作了一次。
在李义中的工作室里,有几名年轻的学徒,在这次创作过程中,他们也有参与。采访人员在工作室看到,微缩场景的制作工具繁多,原材料有100多种,包括染料、黏土、泡沫板,还有各种各样的刀类工具,多达30多种。
“因为制作复杂,熬夜是家常便饭”,李义中说,为了更快完成作品,团队成员几乎每晚都要加班到十一点左右,一些细小材料的制作费时费力,如卫生纸做的军营帐篷,还有蚊帐模拟的铁丝网,为了呈现好的效果,成员们只能不断尝试,寻找合适的材料。
期望作品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一直以来,李义中专注于微缩农村老家的场景,他的工作室,陈列着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微缩老屋,代入感极强。鲁西南老屋、陕西窑洞、福建土楼、徽式人家、东北土炕……每件作品都是浓浓的乡愁。
而关于红色精神的微缩场景贯穿于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之前在临沂做过军民鱼水情题材的微缩,也为部队做过爱国场景雕塑”……类似的红色作品还有很多。
“之前的一些作品被展出时吸引了许多年轻人来观看,其实这也是我们的初衷”,李义中说,希望更多的人记得革命烈士在战场上奋不顾身的精神,通过作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济南时报·新黄河 采访人员:郭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