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郎把上联告诉了这个考生,原本想让同窗帮个忙,没想到这个考生马上打起了坏主意。
他溜到新娘房门前,模仿新郎的语气跟新娘对句,新娘听到这个“假新郎”天衣无缝地答对了下联,便放他进了门。
这个考生就恬不知耻地当了一回新郎,第二天趁着新娘熟睡后又溜之大吉。
文章插图
幸亏包拯明察秋毫,把罪魁祸首找了出来,考生间接害死了新娘和徐母,他得到了终身流放的下场。
此案对现代人来讲非常不可思议,新娘在当晚入洞房时为何连新郎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以至于让一个陌生人钻了空子。
在古代有很多包办婚姻,有些新娘和新郎在结婚前没见过面,直到入洞房后,新郎挑起新娘的盖头,才算正式见面。
虽然两人有过短暂的交流,新娘听到过新郎的声音,但毕竟不熟悉。
文章插图
新娘子只把这个对联告诉了新郎一个人,她没想到新郎把对子告诉了别人,引起了天大的误会。
案件中凶手对出下联“移椅倚桐同赏月”,为何包公就能断定此人是凶手,也不怕会抓错人,如果那个凶手不来应试,抓捕计划就难以成功,考生为何要那么傻,去自投罗网呢?
新娘在自杀前曾经说过那么一句话:“你独自一人在院内的梧桐树下”提供了重要线索,说明下联跟梧桐树有关,所以凶手确凿无疑。
凶手已经知道自己色胆包天害死了两条人命,而包公出了同样的对联后,他依然上钩了。
文章插图
其实新郎只跟凶手一人提过上联,这个考生早就成了怀疑对象,对对联的过程只是为了再确认一下罪犯,也让凶手更快地招供,凶手早已是瓮中之鳖。
这故事经过老百姓口口相传,增加了很多戏剧色彩,故事中的漏洞也成了“无巧不成书”。
这个千古奇案因为有了包公,更加离奇精彩,包公的形象也因为一个个探案故事变得更加神乎其神。
后来这个案中的对联也成千古绝对,在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出现了很多的诗词和对联,这副对联也出现在电影中厢房前的柱子上。
文章插图
包公本人经过后人的一些艺术加工后,跟真实历史上的形象大相径庭,据史料记载,包拯“面目清秀、白脸长须”,并非影视剧中的样子。
老百姓眼中越是铁面无私的人,就越是脸黑且不苟言笑,戏剧中的白脸代表奸臣,红脸则代表忠诚的形象。
包拯慢慢成了黑脸,额头的月牙是他特有的形象标志,这是为了塑造公正而铁面无私的形象,他的形象是被神化了。
传说中包拯“日断阳间夜断阴”,日夜忙个不停,白天料理人间的案子,晚上还要到阴间主持公道,额头上的“月型脑门”就是起到两界“通行证”的作用。
文章插图
后世一些老百姓们将他奉为神明,认为包拯是奎星转世。
多年以来,河南和安徽两地一直有“包公家乡之争”。
包拯曾担任开封府的知府,在河南开封有个包公湖,湖边建有包公祠和开封府。
连影视歌曲中都有那句歌词:“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让很多人误以为他是河南开封人。
文章插图
直到1973年,安徽合肥市要修建一个钢铁厂,在迁移墓园时发现了包公真正的家族墓园,古人有强烈的乡土情结,死后也要落叶归根,扶棺回乡,所以包拯是安徽合肥人士。
多年以来人们对包公的敬仰滔滔不绝,包公是正义清廉的化身,他的断案故事讲不完,在老百姓的追捧下,成了中国的“福尔摩斯”。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很多名臣良将,像包拯这样深受百姓喜爱,又没有争议的人物很少,包拯一生浩然正气,流传了许多佳话,不愧是千古名臣。
文章插图
参考资料:
【 新娘子|新婚次日新娘自尽,包拯说道:把上联贴街上,对出下联者便是凶手】小小说月刊:包公巧破对联案 2017年5期
- 艺术|让日常生活美起来|南京东路上竖起潮流新地 沉浸式展览开启治愈之旅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鸡舍|可生食鸡蛋成消费"新宠",它真的安全卫生吗?
- 正定|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公布 正定开元寺南遗址入选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
- 肯德基|00后大学生的「职业代吃」江湖:重新定义“吃软不吃硬”
- 中国艺术|新文化地标展现中华瑰宝魅力
- 青岛西海岸新区科协|西海岸新区启动碳达峰宣传活动计划在10个单位进行巡展
- 专题片|10档重点创新节目将亮相总台2022年央视综合频道
- 新书掠影|读书 | 社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