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圈粉都靠安陵容?你对冰嬉了解太少了!( 二 )


在此背景下,乾隆十年,冰嬉被钦定为“国俗”,流传上千年的宫廷百戏和传统戏剧被引入冰嬉,同时加入骑射旧俗,使冰嬉发展为清宫重要的庆典活动。乾隆皇帝对冰嬉的改造,表达了清朝继承传统文化和保持独特旧俗的深刻用意,全新的国家展演活动就此确立。从此,冰嬉由传统冰上娱乐项目,转变为超越民族、地域、时空的国家庆典。
西方文化|圈粉都靠安陵容?你对冰嬉了解太少了!
文章插图
2016年1月20日,大寒节气,表演者穿着清朝八旗服饰在北京北海公园上演皇家“冰嬉”。中新社采访人员富田 摄
与此同时,乾隆还将冰嬉盛典写入典志体史书之中。传统礼制分为吉、凶、宾、军、嘉五礼,《清朝通典》将冰嬉盛典分别记载在“礼典”和“乐典”中。
在礼典中,冰嬉属于“军礼”,是“大阅之礼”的扩展部分,承载了与大阅相似的典礼功能。在乐典中,冰嬉与火嬉、走马伎等并列,同属“散乐”,其功能为“国家筵宴之候”,是国家筵宴的展演活动,反映出冰嬉在“宾礼”中的定位。
自西周开始,“礼”和“乐”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体系。《礼记》孔颖达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礼代表差别和秩序,乐代表秩序下的和谐。冰嬉在“礼典”和“乐典”同时出现,说明冰嬉在清代礼制中,既代表特定的等级秩序,又代表秩序之间的和谐包容。
作为国家筵宴期间的表演项目,冰嬉首先是为了活跃筵宴现场的气氛,供参加筵宴的皇帝、王公大臣、外藩使节等观赏娱乐。更深刻的意义在于,这些表演项目代表着国家形象:在“军礼”中具有“阅武事、扬国威”的含义,在“宾礼”中又展示出对太平盛世的歌颂和“有朋自远方来”的理念。因此,冰嬉盛典将既讲秩序又促和谐的国家典礼展现无遗。
冰嬉盛典是清王朝面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回应
清代初期,中国流行两千多年的“天下观”开始正面接受西方世界的挑战。东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首次直接反映在康熙年间的中俄疆域划界问题上。东方传统政治文化中,“天下”“王朝”和“子民”是深入骨髓的概念,这与西方政治文化中“疆域”“国家”和“民族”概念形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冲突的关系。清王朝主政者开始反思怎样在传统文化中寻找资源,既保证传统的天下观继续成为主流,又让外邦能在最大程度上接受这样的“国家”。不断改造王朝国家的礼乐制度,朝着强化内核、扩大外延的方向进行,可能是解决东西冲突的有效方式。
西方文化|圈粉都靠安陵容?你对冰嬉了解太少了!
文章插图
2004年1月,祭天乐舞表演在北京天坛祈年殿前进行着装彩排。中新社采访人员 盛佳鹏 摄
清军入关后,汉地的生产生活、社会组织和儒家文化深入人心。同时,八旗旧俗退化、西方文化渗透,都使清王朝感受到潜在威胁与不安。乾隆年间,建立具有新内涵的文化体系,重振国家形象,是乾隆皇帝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新问题需要在传统文化中寻找依据。冰嬉盛典将曾经流行在关外的旧俗与传统王朝的礼制结合,形成代表清朝形象的庆典,不但定期举行冰嬉活动,还将冰嬉盛典的项目纳入庆功筵宴和新年朝觐等典礼的观礼项目之中。如此,无论是八旗还是其他民族,乃至藩属国,都可以在典礼中找到归属感。清王朝在礼制中不断加入新的因素,使“生民”在接受国家庆典的同时,越来越具有对文化的“自我认同”。
西方文化|圈粉都靠安陵容?你对冰嬉了解太少了!】冰嬉盛典的产生与发展,与清朝对文化认同的改造有关。特别是在乾隆后期,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影响,冰嬉盛典作为具有鲜明王朝特色的礼制活动,成为清朝对西方文化的一种“回应”。但这种“回应”并不是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而被动产生的,相反它始终遵循王朝内在制度的演进规律。随着清朝对儒家文化和改造后礼制的普遍认同,清朝疆域之内的“生民”,形成了相对稳定、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群。同时自我认同的传统文化仍然在不断融合中增添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