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人普遍成为“我”匆忙逃离的对象,对美的冲动与对爱的需要徒然激发了内心日渐厚积的抑郁。很显然,人生的幸福只能在对他人的爱中萌生并保持,从这个角度来说,疫情是爱之敌,也是人之敌。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重塑了我们的心态,而我依然对爱,对可能有回应的他人之心,充满了持续的需要与渴望。
文章插图
程一身,评论家
值得关注的图书
胡桑:今年读到的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诗集是阿米蒂奇(Simon Armitage)的《看见星辰》(Seeing Stars)。其实这是一本散文诗,充满着叙事性。阿米蒂奇虚构出了各种情景化的故事,声音充满了建构的自由,在各种人格、面具、境遇中流转,呈现一种很丰富的形态。朱朱的诗集《我身上的海》,也有着这种形态。
文章插图
《列萨本迪欧》,作者:(德)保罗·希尔巴特,译者:徐迟,版本:知了·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年3月
德国作家保罗·希尔巴特(Paul Scheerbart,1863-1915)的小说《列萨本迪欧》今年出版,译者是我朋友徐迟。这是本雅明曾经很看重的一本科幻小说,他说这本书讲述了异世界那些怪诞的自然法则、诞生于那片土地的宏伟宇宙作品及那些发生在外星生物之间纯正又崇高的对话。这本小说不是为技术服务的,作为科幻小说,它有些笨拙,但是它展露出的对未来、可能性的梦想,“纯正又崇高”,我很喜欢。
程一身:2021年我关注的书并不多,我一直在读李商隐和昌耀,由于教学的需要,重读了《the Dairy of Frida Kahlo》。浏览了某家出版公司约我翻译后来又取消了的《Pessoa : A Biography》。如果只介绍一本,我最想谈的是我译的米沃什回忆录《欧洲故土》。
在本书中,米沃什摆脱了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传体写作,用他的话说就是“用我对自己和他人的观察合成一部传记”。这是一部融个人史、他人史和时代史于一体的复合型自传。在书中,个人、他人与时代形成了奇妙的三重话语,深刻而巧妙地揭示了二十世纪前半期作者个人、欧洲与人类的总体处境。本书巨细兼备,巨可宏阔,细则入微,大体以时间为序,以独立又连续的板块式结构呈现了极其独特而不乏普遍性的现代经验。总体而言,这部回忆录体现了真实、真诚、真切的艺术精神。内容真实,态度真诚,表达真切,我私下里把它称为“三真”的写作原则。据出版人魏东说,该书明年会出版。
期待的原创作品
胡桑:我期待这样的作品:生动,丰富,有着强劲的个人气息但不臣服于个人的现实,关心且深刻刺入当下的生活,忠实于生命和社会的律动,敏感于语言的可能性,并没有某个强力作家的痕迹但又充满着过去时代写作的回声。
程一身:近年涌现出的“非虚构”作品是我看重的作品。在我看来,“非虚构”体现的是直面现实的品格与回应现实的勇气。相比而言,虚构如今俨然成了回避现实的代名词。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大量的现实滞留在文学作品之外,当代现实的繁复驳杂幽深混响只有一小部分进入了文学作品,其中还包括许多被过滤掉的部分,被转换得严重变形的部分。
刚才提到了米沃什的“三真”原则,其实最难做到的是真实。或者说“三真”是以真实为核心的,只有态度真诚才有可能写出真实之作,只有表达真切才有可能促成作品的真实。从真实的维度而言,国内原创作品具有巨大的书写空间。事实上,制约文学作品真实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有种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正是它让不少写作者习惯于变成隐身人,在动笔写作之初就考虑着如何在表达自己时隐藏自己。所以,写作的过程变成了收缩自己,伪装自己,以免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真面目的过程。换言之,是他人的不可信任,缺爱的世界,使许多写作者不愿完全袒露自己。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期待看到那些面对不确定的人群敢于袒露自己的原创作品。在金钱的统治下,如今有太多的人被金钱打败,或者为金钱打工。而人们的泪水、叹息,沉重的肉身只不过是金钱的点缀物。只是,这样的现实很少进入文学作品,要么是因为亲历者没有写作能力,要么是因为当事人有写作能力却不愿写出。
作者 | 胡桑、程一身
编辑 | 张进、走走
【 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期待直面现实的“非虚构”| 他者】校对 | 郭利
- 正定|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公布 正定开元寺南遗址入选
- 安徽网|2021年度“最美岳西人”评选结果公示
- 考古学|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呈四大特点
-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20个项目入围
- 朵拉|2021年世界华文闪小说创作比赛线上颁奖
- 国家文物局|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终评项目名单公布
- 锦绣家园|2021年海南艺术创作生产工作成绩斐然 文艺演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 多巴胺|2021年《环球科学》最美科学阅读
- 我和我的祖国|国际著名钢琴家孔祥东来景,感受畲乡山水、人文情怀
- 本周人文社科类图书精选|读书 | 扈三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