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王|再读《聊斋志异》才发现:那时的妖魔鬼怪,都是今天的人

“雅爱搜神,喜人谈鬼,魑魅争光,魍魉见笑。”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用这句话为我们打开了通往鬼狐精怪的世界。
初读《聊斋》,我们的目光都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上。
当历经世事回头再看,就会发现《聊斋》是一面照妖镜,照出的是人性中的贪嗔痴慢疑。
有人说《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看似写鬼,实则写人。
八大王|再读《聊斋志异》才发现:那时的妖魔鬼怪,都是今天的人
文章插图

在书中,蒲松龄讲过一个“八大王”的故事。
甘肃临洮有个叫冯生的穷书生,曾救过一只白毛鳖。
这只白毛鳖来头不小,竟是护城河中成了精的“八大王”。
为了报恩,八大王变出一个转运小人,藏在了冯生的肩膀里。
此后,冯生果真时来运转,财运亨通,不出几个月便富甲一方。
然而冯生不知足,他既贪恋美色,又想攀附权贵,竟然打算瞒着妻子把肃王府的三公主弄到手。
肩膀中的小人探明冯生的心意,立马给他变出一面可摄人魂魄的宝镜。
冯生拿着宝镜尾随三公主,趁其不备,举起来一照,将三公主的魂魄收进镜子。
冯生欣喜若狂,抱着镜子一溜烟儿跑回家,把自己关在屋里,昼夜把玩。
可仅仅几天后,冯生就遭了灾祸。
宝镜的事被肃王知晓,肃王不仅夺走了宝镜,还把冯生关进大牢,判了死刑。
后来,冯生不得不用几千两黄金赎罪,才保住小命。
一天晚上,冯生刚睡下,就梦见八大王来拿小人。
他刚要伸手将小人夺回,肩膀上就传来的一阵剧痛。
这之后,冯生家道败落,好运尽失。
《神曲》中有这样一句话:“盲目的贪欲煽动着人们,到后来永远使人们受着酷刑。”
生活中,很多人有了钱,想要名,有了名,又想要权。
他们跪拜在名利的脚下,忘了初衷,丧失了自己。
贪婪过度,必然成灾。
人的贪欲是永远填不满的沟壑,往里一直窥探,会让自己误入歧途。
懂得克制贪念,才能修得知足。
八大王|再读《聊斋志异》才发现:那时的妖魔鬼怪,都是今天的人
文章插图
八大王|再读《聊斋志异》才发现:那时的妖魔鬼怪,都是今天的人
文章插图

梁实秋曾说:“血气沸腾之际,理智不太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宜。”
愤怒是一把枪,当我们扣动情绪的扳机,枪口其实是对准了自己。
在《聊斋》里,记载了这样一出闹剧。
从前,有个叫石太璞的术士,擅长画符念咒,降妖驱鬼。
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帮一窝狐狸精摆脱了恶鬼纠缠,狐狸老爹便将最疼爱的女儿长亭许配给了他。
石太璞见长亭貌美,高兴地应下亲事。
可第二天,长亭竟哭着跑到他面前说:“爹爹悔婚,还要找人加害于你。”
石太璞听罢,怒火攻心,立马飞鸽传书,将遭遇告诉了师傅王赤城。
没想到,悔婚一事纯属乌龙,不过是老狐狸酒后胡言。
很快,老狐狸就把长亭送上门,成全了这桩婚事。
可王赤城却恨透了老狐狸的“善变”,他施展法术,抓走了老狐狸,将其打回原形,拴在笼子里。
石太璞急忙前去搭救,可一想起老狐狸的戏言,又怒火中烧。
他先是耍狗一样,戏弄了老丈人一番,之后才央求师傅放老丈人一马。
老狐狸一回家,二话不说就把长亭抢了回来,并举家搬迁。
后来,在苦寻三年后,石太璞才最终找到长亭。
莎士比亚说:“愤怒像一匹烈性的马,如果由着它的性子,终会使自己筋疲力尽。”
所有坏情绪,最终买单的还是自己。
八大王|再读《聊斋志异》才发现:那时的妖魔鬼怪,都是今天的人
文章插图
八大王|再读《聊斋志异》才发现:那时的妖魔鬼怪,都是今天的人
文章插图

生活里,你可曾见过“痴人”?
他们总有惦念的心事,永远有放不下的执念,每天过得惶惶不可终日,就像蒲松龄笔下的“棋鬼”。
传说,扬州有位梁将军,喜欢和朋友去林子里喝酒下棋。
这天,有位衣衫褴褛的读书人,一直徘徊在棋桌旁边,久久不愿离去。
梁将军见状,立马邀请他下一盘,没想到一连三局,书生都败下阵来。
每次输棋,书生都羞愧气恨,硬拉着梁将军再来一盘,直到夜幕降临,才满眼不舍地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忽然一阵阴风扫过,书生竟跪地痛哭,拉着梁将军的衣角,求他救救自己。
原来,书生早已做鬼。
他生前痴迷于“下棋”,荒废了学业。家里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书生就是割舍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