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继平
男女群游,正月里正闹花灯
春节的鞭炮声刚过,中国老百姓的“狂欢节”——元宵节又将来临。千百年来,济南地区“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代代相沿。可以说,元宵节,伴随着人们迎来新春,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民歌唱道:“正月里正闹花灯”,可见灯是元宵节的一大特色。
2000多年前,汉明帝力倡佛教,敕令元宵这天点灯敬佛,可以说是元宵节放灯习俗的滥觞。济南是全国佛教传入较早较盛的地区,元夜张灯的风习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到了宋代,张灯观灯的习俗更盛。明清时期,元夜张灯更是成为一项济南全民性的游艺活动。据道光《济南府志》记载:元宵“是夕盛张灯火,杂燃花爆,酒筵乐歌,竞为欢会……张灯凡三夜”。乾隆《历城县志》也记载:“元夜,通衢张灯,放花炬,男女群游……”“张灯三夜”“通衢张灯”,可见当时济南的花灯之盛、规模之大;“竞为欢会”“男女群游”,可见老百姓参与程度之高,参与范围之广。
有一首流传在民间的诙谐歌谣《瞎子观灯》,说的是正月十五这晚连盲人也不禁参加到“观灯”的行列之中了:“白菜灯,绿茵茵;西瓜灯,红通通;芫荽灯,碎纷纷;茄子灯,紫腾腾。玉茭灯,黄噔噔……”各式各样果蔬造型的花灯,让盲人也喜得睁开眼睛,看到了这个五彩的世界,表达了农耕时代的人们对农业丰收的强烈渴望以及丰收后的心理满足。
济南旧俗,春节一过“破五”,家家户户便开始着手扎制花灯。从正月十三“上灯”开始,市面上就纷纷挂出各式花灯,供人购买,蔚成灯市。正月十四开始“试灯”,各处纷纷搭起牌楼、灯棚,或燃放焰火,预庆元宵。正月十五那天,算是“正灯”,人们举行灯会、比赛花灯,孩子们也提着买来或自制的花灯,大街小巷四处玩耍,这种热闹景象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八“落灯”之日。元宵节期间,老济南人的院门、屋前还高悬大红灯笼,那时济南的百街千巷无不金碧相射、流光溢彩。
文章插图
泉众水多,特有习俗放河灯
放河灯之俗,古已有之,全国各地一般是在七月十五中元节前后举行一次。而“老济南”都知道,济南却是在七月十五和七月三十日晚上各举办一次河灯会。七月十五放河灯多半是官署寺庙组织的,明代诗人王象春在《齐音》中记载:“德蕃于孟秋之望,建盂兰大会,燃放河灯,招僧诵经施食,追悼亡魂。”“高僧大会盂兰盆,殿下亲临广智门。”放河灯时,珍珠泉大院里的德王朱见潾还亲自步出德王府,到后宰门(广智门)一带观看这一盛景。
与此同时,济南人还认为,农历七月三十日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萨成道的日子。地藏王菩萨在成道时,曾发誓要普度有罪孽的众生,使他们脱离苦海。因此,七月三十日便成了超度“亡魂”的日子,在这天晚上也要燃放河灯。这天在大明湖、护城河、泉池以及北园一带的小溪里放河灯,通常是民间自发组织的。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因为济南泉众水多,元宵那天燃放河灯的习俗也蔚然成风。道光《济南府志》记载:元宵节期间“临水者,多放河灯,数里春波,明星历乱,盛时宴集,歌呼达旦。”明人王象春在《齐音》中曾写了一首题为《元宵》的七言诗,诗云:“喜看稚子放河灯,狮石围栏士女凭。阔髻高裙京样尽,此宵又着白松绫。”诗的开头第一句便是“喜看稚子放河灯”,可见,“正月十五放河灯”早在公元1616年王象春来济南定居之前就已风行成俗。
据清修《济南府志》记载:“元夕张灯,食汤圆,散灯浮诸流水,谓之放河灯。”乾隆《历城县志》也有正月十五放河灯的记载。济南正月十五放河灯的独特习俗,可谓全国无二。
文章插图
三百年前,元夜何处灯最盛
历史记载,元夜这天整个济南“通衢张灯”,就是说,济南满大街上到处都挂着各式各样的花灯。那么,古时候的济南城究竟哪里灯火最盛呢?好在有前人留文,为我们展现了330多年前古城济南“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元宵盛景。
生于明末、成名于清初的齐鲁文学家李焕章在七十高龄(康熙二十三年,1684)时,曾寓居济南芙蓉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题为《李象先》的神话故事。说李象先“学问渊博,海岱清士,身仅以文学终,奇人也”。蒲松龄笔下的李象先,就是名冠齐鲁的李焕章。康熙二十三年正月十五那天傍晚,李焕章与家人一起漫步济南街头观灯,第二天写下了一篇《上元夜游记》,详细记述了清初济南元夜张灯的盛况。
- 民俗文化|【图说故事】探访花灯手艺人 点亮非遗创新路
- 夕阳箫鼓|青年钢琴家田佳鑫:用“西方乐器之王”讲述中国故事
- 剑仙|《雪中悍刀行》没有她的故事,但江湖处处是她的传说
- 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村里的非遗“守艺人”保护年画里的故事
- 灯笼|花灯 流光溢彩两千年
- 故事|主角付出的代价越大,小说越吸引人
- 晨光曲|俞见|晨光曲
- chin还记得开幕式上那句“Welcome to China”吗?“粉衣小哥”孙泽宇讲述背后故事
- 刘云鹤|济南交警版24节气,与你共赏春夏秋冬
- 传统文化|东湖评论:让更多中国IP讲述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