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在北京|福州新馆探索:当新的创意形式让会馆重新热闹起来( 二 )


这是北京市西城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率先尝试的产物,在运行机制上有所创新。馆舍在由西城区文旅局修缮合格后,在具体布展环节上由北京市公安局禁毒大队负责,人民文博(北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委托运营方承担日常运营工作。
由北京市公安局禁毒委员会策展,确保了展出内容的专业性。展览分为历史和现实两大部分:展示了林则徐生平事迹,颂扬了林则徐伟大的禁毒和爱国主义精神;回顾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禁毒历程,梳理了新中国禁毒事业的显著成绩,特别是近年来首都禁毒工作的创新实践。
展览以科普形式解读毒品危害,传播防范毒品知识。活动开展两年来,禁毒教育基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不同规模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已累计开展公益讲解1300余场次,接待社会团体、组织到馆参观900余次,组织各类线上、线下宣传讲座活动210余场。
为公益传播找到古今对接的有效场景,使福州新馆成为全国诸多林则徐纪念场馆中最具特色的一个。新功能的植入,让古老文物建筑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禁毒基地除了以固定展出形式面向社会开放外,还重点针对在校学生进行宣传,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线上+线下”的方式扩大影响,增强传播效果。比如,与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们在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开展禁毒课外实践活动,与北京市第十五中学联合开展线上禁毒宣传活动等。
学生志愿者经过培训后,利用周末时间到馆内向游客进行宣讲,拉近了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鉴于福州新馆在禁毒宣传上产生的良好效果,经国家禁毒委员会批准,国家禁毒办决定将北京市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命名为“全国禁毒宣传教育基地”,于2021年12月底正式举行授牌仪式,这一加冕意义非凡。
穿越时空
林则徐1813年入翰林院,这七年的在京生涯是他仕途的起点。在被外放为地方大员多年后,林则徐于鸦片战争爆发前赴京与道光皇帝多次商讨禁烟事宜,迎来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林则徐在北京|福州新馆探索:当新的创意形式让会馆重新热闹起来
文章插图
2020年,北京曲剧团排演的年度大戏《林则徐在北京》正式演出,展现的正是他1839年去广东虎门销烟前在北京的这段真实历史故事,全本演出时间大约两个小时。为配合北京市推出的“会馆有戏”活动,北京曲剧团以全本为基础,创新推出福州新馆版曲剧《林则徐在北京》,将故事压缩为40分钟左右,主要人物为林则徐及其妻子、儿子和好友龚自珍。
“会馆版”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会馆作为故事展开的核心场景,利用现有建筑空间的转换进行沉浸式演出——从林则徐当年在翰林院期间日记中记载的交游经历可以看出,外地官员进京,往往将会馆作为临时寓居之所。
全剧以林则徐仆人林义作为贯穿剧情的角色,引导观众挪移于会馆外广场、会客厅到内宅三个不同场景,通过移步换景完成剧情过渡。观众与演员同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完全感受不到距离的存在,仿佛是在和剧中人一起思考、行动,一起作出选择。
尤其是第二场戏,林则徐与龚自珍讨论国家大事的舞台背景就是高大的林则徐塑像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巨幅对联,构成具有巨大感染力的情绪场。
在林则徐当年下榻的内宅庭院,剧中的林则徐与妻子、儿子在家国大义这一主题下发生冲突——这个场景,可谓家风传承与廉政教育的绝妙结合。
福州新馆刚刚升格为全国禁毒宣传教育基地,在这一空间演出《林则徐在北京》恰逢其时。其禁毒内容与沉浸式演出形式巧妙结合,让北京曲剧魅力与福州新馆空间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观剧之后再看展厅内容,无论文字还是图片,都变得格外生动起来。
文/张佰明(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副教授)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