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髻|《只此青绿》中舞者的发型是什么髻?古典发髻中能找到同款吗?( 二 )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武帝令宫人梳反绾髻,又梳百花髻,魏文帝甄后梳妆时见一绿蛇,以盘蛇为灵感,创“灵蛇髻”,曹魏宫中还流行惊鹄髻。晋代有芙蓉髻、盘桓髻。北魏流行十字髻和螺髻(螺髻竖直盘桓于头顶,应是受佛头顶上肉髻影响)。南朝宋文帝时,有民间妇人梳飞天髻。梁武帝时诏令宫人梳回心髻、归真髻,陈宫中有梳随云髻。
隋代宫中梳九真髻、八鬟髻、翻荷髻、坐愁髻、侧髻、凌虚髻、祥云髻、朝云近香髻等。
翻髻|《只此青绿》中舞者的发型是什么髻?古典发髻中能找到同款吗?
文章插图
唐代女性发式。图片来自成都博物馆云想衣裳展
到唐代,唐人段成式、宇文士及分别写成研究发髻的专著《髻鬟品》《妆台记》,收录发髻品类百余种。唐高祖武德年间,宫中流行半翻髻、反绾髻、乐游髻,玄宗开元时期,梳双鬟望仙髻、回鹘髻,杨贵妃常戴假鬓,又作愁来髻,德宗贞元年间,梳归顺髻、闹扫妆髻。唐末流行抛家髻,由“坠马髻”(堕马髻)演变而来的“倭坠髻”,在唐五代时期也非常流行。
宋明时汉族女子流行发髻有朝天髻、同心髻、懒梳髻、狄髻、牡丹头、挑心髻、松鬓扁髻等,此外还有布包(包髻)、扎头等简朴发型。

初唐流行的半翻髻或是高峰髻原型
上面大致简要介绍了历代流行发髻,其中流行于唐初的半翻髻(也称单刀半翻髻,或单刀髻)和《只此青绿》中的高峰髻最为相似。
翻髻|《只此青绿》中舞者的发型是什么髻?古典发髻中能找到同款吗?
文章插图
唐太宗女儿新城长公主墓壁画
翻髻|《只此青绿》中舞者的发型是什么髻?古典发髻中能找到同款吗?
文章插图
武则天孙女永泰公主墓壁画
半翻髻属于反绾式梳编法,是在梳头时由下至上,至头顶而向外翻转,形似翻转的荷叶,是由隋代翻荷髻演变而来,流行于初唐时期。段成式《髻鬟品》记载“高祖宫中有半翻髻”,宇文士及《妆台记》称“唐武德中梳半翻髻”。从出土女俑、陵墓壁画可见,从唐高祖至武周朝,半翻髻都十分流行。唐太宗女儿新城长公主墓壁画中,半翻髻仕女很多,武则天孙女永泰公主墓壁画中,也有梳半翻髻仕女,此外还有单螺髻、双螺髻(也有研究者称是惊鹄髻)等。
翻髻|《只此青绿》中舞者的发型是什么髻?古典发髻中能找到同款吗?
文章插图
唐三彩梳半翻髻女俑
翻髻|《只此青绿》中舞者的发型是什么髻?古典发髻中能找到同款吗?
文章插图
唐三彩梳半翻髻女俑
还有出土的唐三彩女俑,也有不少梳半翻髻的仕女。
和《只此青绿》中的高峰髻一样,半翻髻可能也是假髻,毕竟不是发量惊人,是不可能梳成这类高髻的。今之假发,古称副(副贰、副笄)、编(通辫),汉称假髻,因髻﹑紒﹑结通用,也称假紒或假结。晋流行蔽髻,唐盛行义髻,明称鬏髻,清代满族妇女头顶的两把头、旗头掺假严重,其实也是假髻。《新唐书》载:杨贵妃常以假髻为首饰,而好服黄裙,近服妖也,时人为之语曰:“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天宝末年这首童谣以被抛弃的假发、黄裙,预示了杨贵妃的凄惨结局。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文康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