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权在手 虎虎生威|虎年说虎| 中国历史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着一枚战国时秦人使用的兵符——杜虎符。其长不足一握,却象征着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秦国调兵遣将的军事权力。
20世纪70年代,杜虎符在西安市南郊出土。它的发现颇为传奇:一位农村少年在农田玩耍时无意发现,在把玩了几年后,杜虎符上的锈迹磨光,隐隐露出其上的错金铭文,这时发现者才意识到这可能是件文物,并交给了文物部门。
兵权在手 虎虎生威|虎年说虎| 中国历史
文章插图
这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杜虎符。新华社采访人员 李一博 摄
兵符是古代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它分为左右两半,其中右半由国君掌管,左半交给军事长官。如要调动军队,必须在左右两半兵符验合后,才能生效。这枚杜虎符为左半符,高4.4厘米、长9.5厘米,是一只尾巴卷曲、昂首行走的老虎,其背面有槽,在老虎的脖颈处,还有一小孔。在杜虎符上,有错金铭文9行共40字。
在铭文中记有“左才(在)杜”,因而这枚虎符应为秦时杜地军事长官所使用的兵符,故称为“杜虎符”。其铭文大意为:右半符掌握在国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动。但如果遇上烽火报警的紧急情况,则不必合君王的右符。
左右半符相合以为信,今天我们使用的词汇“符合”也与这种古代符节制度不无关系。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管理部主任贺达炘说,在中国历史上,使用兵符作为调兵遣将的凭证起源很早,大家所熟知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发生的年代约比杜虎符使用的年代晚几十年,杜虎符也是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古代兵符。解读杜虎符的铭文,其中不仅说明了战国时期以“右”为尊,而且反映出当时秦国的军权是高度集中的。
把动物形的符节作为信物不仅应用在军事领域,后世也曾当作身份凭证或出入凭证,除了虎符,还有鱼符、龟符等。前不久,陕西的考古工作者在咸阳市发掘了一座唐代贵族墓葬,其墓主杨全节是武则天的表兄,在杨全节的墓葬中,出土了作为出入皇宫门禁凭证的鱼符,也十分罕见。
展陈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杜虎符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其精美的工艺也代表了战国晚期精湛的金属制作水平。错金是古代的一种装饰工艺,是指在器物表面刻出凹槽,再将金丝镶嵌其中后磨光表面的工艺。曾经作为王权与军权代表的虎符,在今天已经演化成虎符饼干、虎符交通卡、虎符书签等好吃好玩的文创产品,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采访人员:杨一苗
兵权在手 虎虎生威|虎年说虎| 中国历史】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