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松|四海聚 一家亲

本文转自【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王东 侯珂珂 黄小异 陈城
2022年2月4日,中国农历大年初四,春来到,万物苏。晚8时,国家体育场“鸟巢”空气微寒,或唯美,或动感,体育场大屏幕上播放着《二十四节气》的倒计时短片:挥汗如雨的运动员与雨纷纷的清明时节天人合一……伴随着二十四节气的风物意象,古今相通、耳目一新的文明之光传递着中华传统文化观察自然的古老智慧,展现着春夏秋冬时节更替中的如画江山,饱含着冬去春来、欣欣向荣的诗意气韵,代表着中国人民与自然、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郭红松|四海聚 一家亲
文章插图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 新华社采访人员 丁旭摄
这一刻,所有人都对未来充满着期待。
倒计时短片来到最后10个数字,全场观众齐声呼喊,焰火在“鸟巢”上空配合打出数字。
“……3、2、1”瞬间火花飞扬,全场欢呼,夜空明亮。
体育场地面上的大屏幕里,孩子们吹散蒲公英,白色的种子飞向空中,天空火花飞散,寓意春天的种子撒满大地。
以冰雪为媒 与世界同行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柔嫩的鲜绿在洁白的冰面上摇曳,春的勃勃生机在翠的编织中直冲云霄,焰火“立春”绽放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夜空,照亮每一个人的面庞。
郭红松|四海聚 一家亲
文章插图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陈城摄
今夜,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各民族各行各业人民的心手传递中冉冉升起。今夜,来自91个参赛国家(地区)代表团的运动员齐聚北京,再次共同迎接古希腊赫拉神庙前采集的太阳之光。
这一刻,东方和西方,中国和世界,我们、你们和他们,一起凝视着,一起见证着,一页新的历史诞生:北京成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
一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幻化为黄河之水,倾泻而下。翻腾的浪涛,最终凝结为一片晶莹剔透的冰雪天地。一方巨大的水从冰面中升起,凝固成冰。过往23届冬奥举办城市的历史,随着环绕全场的24道“激光刻刀”的雕琢,闪回其上,最终定格为“2022中国北京”。
随着6名演员将虚拟的球打向现场的“冰立方”,冰,被缓缓打破、消融,冰结晶质感的奥林匹克五环破冰而出,如同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消除隔阂,彼此相知相融。
郭红松|四海聚 一家亲
文章插图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郭红松摄
一朵雪花 饱含梦想
立春之日,运动员入场,寓意着全世界的朋友共同迎接一个新的春天。一棵由焰火组成的“迎客松”出现在空中。它姿态优美奇特,一侧的枝杈伸出,像一个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鸟巢”上空火树银花,中国人正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全世界来宾的欢迎。
这一刻,透过一幕幕惊艳的亮相,细细体味,贯穿其形意、渗透于其神韵之中的,是中华文明自古以来推崇守护的一个理念、一种哲学,是对和平的追求和向往。
冰雪雕刻的“中国门”缓缓开启,戴着蓝白“虎头帽”的引导员率先出场,高举着由“中国结”设计串联而成的雪花引导牌,“Greece希腊”的字样在透明的雪花中间发着冰蓝色的光。
一场关于“雪”的入场式就此开启。来自奥林匹克运动发源地希腊的代表团第一个出场,其他代表团按照其名称首字的中文简体字笔画数顺序,由少到多依次入场。场边的入场式标兵欢快舞蹈,他们所佩戴的口罩上,以中英双语印着“欢迎”字样,在全球疫情背景下为所有参赛人员送去特别的问候。
郭红松|四海聚 一家亲
文章插图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郭红松摄
北京冬奥会敞开大门,向所有参赛国家(地区)运动员致以尊重和礼遇。沙特阿拉伯和海地第一次参加冬奥会,美属萨摩亚时隔28年重返冬奥会赛场。
这些画面,将成为彰显奥林匹克精神的标志性时刻,镌刻在奥林匹克的史册中。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在当今世界,尤其是在疫情之下,只有更团结,才能一起解决问题。”
对很多运动员来说,北京冬奥会是一场圆梦之旅。行进队伍中,一些“一个人的代表团”成为特别的风景。“能参加冬奥会是我从小的梦想。”厄瓜多尔代表团旗手莎拉·埃斯科巴尔难掩激动之情,她是代表团中唯一一名运动员,“感谢中国,让我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