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孟|“忘掉”孟庆旸,只此“青绿”丨对话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在2022年央视壬寅虎年春晚上,以北宋天才画家希孟(注:王希孟是清代以后出现的称呼)的绢本设色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青绿女裙”,仅用了短短六分钟,便以其古韵雅致的中式美学钟灵毓秀、超凡脱俗的艺术表达,打动了亿万电视机前观众的心。
希孟|“忘掉”孟庆旸,只此“青绿”丨对话
文章插图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登上央视虎年春晚舞台。
以领舞孟庆旸为首的十七名中国东方歌舞团舞蹈演员,发髻高耸、身披青绿长裙,纤柔而高雅,将东方女性的古朴之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次虎年春晚所选用的片段“青绿女裙”,源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推出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该剧自2021年8月首演以来,已在全国18个城市巡演51场,并计划于2022年3月开启全国第二轮120场巡演。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由曾创作出《沙湾往事》《杜甫》《花木兰》《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多部经典舞剧,被誉为舞坛“双子星”的周莉亚、韩真共同担任编导。据介绍,两位编导在此次春晚的选段中,特别设计了“静待”“望月”“落云”“垂思”“独步”“险峰”“卧石”等一系列唯美的造型动作。当身着一身渐变青绿衣的舞者起舞之时,也让《千里江山图》画中重峦叠嶂的景致,灵动起来。
作为领舞,中国东方歌舞团首席舞者、青年舞蹈演员孟庆旸,曾于2015年、2021年先后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在这段“青绿”的演绎中,其以沉稳的古典气质与出众的舞蹈功底“圈粉”无数。新京报采访人员在央视春晚播出后独家对话孟庆旸,揭秘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创作背后的故事。
遇见“青绿”
——在这个年纪,仿佛一切刚刚好
新京报:一年前初次遇到《只此青绿》,它与你之前创作过的舞蹈作品有何不同?
孟庆旸:它以北宋《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背景,接到这部作品后,大家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了解整个剧的内容,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挺难的。我饰演的“青绿”属于大写意的角色,跟我以往塑造的写实角色区别还是很大的。
希孟|“忘掉”孟庆旸,只此“青绿”丨对话
文章插图
孟庆旸在《只此青绿》中出演青绿。图片来自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官微
新京报:经过这一年的创排与演出,你个人在这部作品里的变化体现在哪些层面?
孟庆旸:无论从心境、感知、学识,都得到了一些升华。在自己即将年满30岁的时候,遇见“青绿”,让我觉得之前的一切努力,似乎都是在为她而铺垫。在这个年纪遇见“青绿”,也仿佛一切都刚刚好。让我突然就懂得了《只此青绿》这部作品所承载的对于厚重历史文化的呈现和表达。
新京报:当一幅静态的画作与舞动相遇时,舞者如何在这种动静之间找到表演情绪上的连接与表达?
孟庆旸:《只此青绿》这部剧的开篇,很多地方都是静的。在这部剧中既有现代的展卷,也有与北宋的希孟进行时空穿越的设定。剧中“青绿”移动,影响着整个时空的变化,所以“青绿”在整部剧中是属于静态的,只有春晚这一段“青绿女裙”,展现山峰状态的时候,是多样化的。
宋代很讲究“极简之美”,我是从一开始的陈旧、古朴以及沉静,呈现出尘封多年,淬成的那种端庄大气以及“心有丘壑,眼存山河”的状态,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岁月的沉淀与厚重的历史感。
在呈现“青绿”这个角色的时候,我起初很吃力,我认为自己与这种意象角色,相差非常远。首先历史上没有任何的文字史料记载,“青绿”是一个物化的角色。两位导演不停地在指引着“青绿”这条线路,我跟着导演的思路去延续着“青绿”在这部剧中的贯穿,也突然明白“青绿”为何总是在与一轮明月对话,她为何尘封多年,却依然有着那份执着,是因为一切都是为了等待那位18岁的少年画家希孟。
希孟|“忘掉”孟庆旸,只此“青绿”丨对话
文章插图
《只此青绿》剧照。图片来自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官微
新京报:作品更深层地表达,还是需要观众走进剧场去体会。
孟庆旸:虽然《只此青绿》不是故事性的舞剧,但是整个作品是有延续的,是有情感的,包括“青绿”到最后入画的时候,她的服、化、道,整个服装都变得鲜活与明亮起来,最后缓缓走入了《千里江山图》,整部作品都是有延续的。
新京报:春晚结束后,你曾说“自己与青绿融合了,离她越来越近。”你对于这个角色所设定的更高水准和追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