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曾洁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年届花甲的苏轼,用一首《减字木兰花·立春》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让宋代立春的一些民俗跃然纸上。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春木之气始至,故称为“立”。立春,万物更新,尽管春寒料峭,其实春意盎然。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之日迎春习俗自宫廷到民间都极为重视。古人如何在立春这天有哪些民俗呢?博物馆收藏的一些文物为你揭晓答案。
文章插图
清弘历行书壬申春帖子词轴
中国人重农时,在立春之日迎接春天的到来,祈祷新的一年农事顺利,是举国上下的大事。这一天,无论是宫廷或民间,都会举行“打春牛”的活动。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牛耕年丰”是春天永恒的话题。古代的地方长官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开始一年的春耕。
不过,牛可是农耕社会非常贵重的动物,这里打的“牛”可不是真牛,而是用泥做成的春牛。明末张岱《夜航船》中提到:“今于立春日前迎春,设太岁土牛像,以送寒气。”
到了清代,立春当日,要将泥塑的春牛从午门抬入宫内,百官用彩仗鞭牛,寓意催促老牛下地耕田,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寄托着人们心中对丰收的希冀、幸福的憧憬,以及对风调雨顺的祈求。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清代《春牛图》,描述了立春迎春的习俗,图中春牛旁边的人是司掌万物萌生的句(gōu)芒神。据悉,春牛芒神的制作非常严格,在规格上需反映时节的诸多特点:牛高四尺,象征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牛长八尺,象征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八个重要节气;牛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勾芒神身高三尺六寸,象征农历一年三百六十日;手中之鞭长二尺四寸,象征二十四节气。
文章插图
国家博物馆藏《春牛图》
【 国朝宫史|古人如何过立春?乾隆写春帖,有人打土牛】这种饰物立春开始流行,女孩子们会在簪子上系剪裁的小幡,有时会用小而轻薄的玉片来代替。
苏轼在《减字木兰花·立春》中提及“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根据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俞香顺的阐述,春幡既可指悬挂在户外的旗子,也可指女子插戴的旗子状头饰,而“春胜”又称剪胜、彩胜,因为古人有剪纸迎春的习俗,他们剪成图案或文字,可做装饰品,也可以做头饰,在这个春天,认真梳洗打扮自己。
文章插图
北宋法藏寺塔基出土镂花银春幡
女子用乌金纸或布帛剪制成燕子、鸡、柳枝、花卉、蝴蝶等花鸟虫卉的样式,将春胜戴在头上,和现代人春节前夕热衷烫头发的习俗有些类似,颇有点新年“从头开始”的味道。
- 专家们|殷墟大墓曾出土一个鼍鼓,古人制鼓为何不去甲片,让人至今想不通
- 额黄妆|古人涂脂抹粉,除了红妆白妆,还有墨妆、紫妆、额黄妆、啼妆
- 古人类|今年,大河村遗址公园有望局部开放,可体验古人类生活场景
- 大力士|古人如何玩转“奥运”
- 爆竹声|读书|古人在春节是如何吃喝玩乐的
- 簪花仕女图|全国唯一牡丹专题博物馆将开门迎客 和古人对诗、赏花 让你沉浸式体验别样牡丹文化
- 月圆人圆甜汤圆,元宵节才是中国传统情人节!|古人的日子| 情人节
- 石婆庙|牛郎织女居然长这样?古人留下的情话也够直白……
- 升庵诗话|古人为什么写打油诗?打油诗有一种特殊的效果
- 考古人员|埃及古城出土大量文字陶片,里面还有学生被“罚抄100遍”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