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北京通州成长记:从“睡城”到“副中心”的蜕变

“环球主题公园地铁站建好了啊!”放假回国的林佳(化名)在坐上地铁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 林佳是在通州出生长大的姑娘 , 在她身处国外的几年间 , 她的家乡正以崭新的姿态不断向前奔跑 , 从居住环境到产业发展 , 从交通网络到生活配套 , 巨大的改变让林佳这个返乡的游子感到惊喜和自豪 。

通州■北京通州成长记:从“睡城”到“副中心”的蜕变。随着城市副中心规划的落地和发展 ,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通州这片“热土”寻找新的机遇 , 开始新的生活 。 而像林佳这样的通州“土著”们 , 也在不经意间受益于城市发展的浪潮 , 继而过上了更加丰富、便利的生活 。


通州■北京通州成长记:从“睡城”到“副中心”的蜕变

环球度假区地铁站已经建好 , 通州正在迅速发展中 。 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贵彬 摄

由卫星城到副中心的华丽转身

通州的改变 , 是一点点逐渐发生的 。

上世纪90年代 , 通州还被称作“通县” 。 虽然被定位为北京的14个卫星城之一 , 但因产业、交通尚不发达且距离市中心较远等原因 , 彼时的通州还是默默无闻 , 未曾在北京的发展进程中崭露头角 。

林佳清晰地记得 , 自己年幼时 , 身边人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三蹦子” , 就是将普通的三轮车加装发动机和防雨棚 , 一般可以载两名乘客 , 挤一挤的话可以载三个人 。 一辆辆三轮车或杂乱无章地停在路边 , 或在马路中间横冲直撞 , 虽然方便了出行 , 但却给城市交通安全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

林佳听家里的长辈说 , 其实自古以来 , 通州受大运河滋养 , 一度成为交通要道与漕运重地 。 但从清朝末年起 , 伴随着“停漕改折”政策的实施和铁路运输的逐步发展 , 漕运制度走向终结 , 通州也失去了其原有的光芒 。 到了20世纪初 , 虽然通州以比中心城区更低的房价吸引了一批置业者 , 但由于区域内的商业、医疗、娱乐等各项配套较为匮乏 , 通州渐渐成为了“睡城” 。

但通州的价值并没有被遗忘 。 2005年 , 通州新城、顺义新城、亦庄新城成为北京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城 , 此后的十年间 , 通州重回快速发展的赛道 , 其战略定位也获得了逐步提升 。

2015年 , 传来了一个令林佳非常振奋的消息 ,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通州的定位转变为北京行政副中心 。 仅一年后的2016年5月 , 中央再度做出重要调整 , 规划建设通州为北京城市副中心 。 “当时就觉得 , 这回通州可真要大跨越了 , 与以前不能同日而语了 。 ”林佳说 。

林佳注意到 , 通州的长远规划也非常清晰 , 大运河两岸未来将形成蓝绿交织的生态文明带 , 六环路沿线将形成创新产业集群 , 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行政办公区、城市绿心、环球主题公园等重点功能区各具特色 , 功能互补 , 共同使通州成为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城市社区 。

大运河畔 , 燃灯塔侧 , 一栋栋高耸的建筑拔地而起 。 新落成的广场上坐落有大大小小的餐饮店和便利店 , 道路两旁整齐地停放着共享单车 , 地铁八通线、6号线、7号线的车站分布在通州的各个角落……走在通州运河文化广场上 , 林佳说 , “几年前的我真的无法想象 , 这里的马路会变得这么宽阔 , 街道会变得这么干净 。 通州不是在一瞬间发展起来的 , 而是一点点实现了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