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大家都知道是河南的简称。
但你知道“豫”字的演变,与另一个解释吗?
文章插图
豫,从象,予声,本义为大象。
这是因为河南的古称为“豫州”,因产象而得名,所以在《说文》中,有这么一句话:
豫,象之大者。
通俗来说,河南就是大象的老家。
文章插图
之所以说起这段,是因为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通过对小品《大象奇妙游》的呈现,给观众解读了关于豫与大象的历史。
不得不说,涨姿势了!
文章插图
也正是看完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后,感慨万千。
这个惊艳观众一年的地方台,真的把“中国节日”玩明白了,把文化自信玩明白了。
文章插图
一如既往,晚会将传统文化、潮流时尚、科技融合为一体,打造一个没有主持人却依旧让人挪不开眼的盛典。
晚会以过往呈现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孵化出的文创IP人偶,作为“年AI符号”,并随着它们穿越到不同中国家庭,感受不同的年味、过年的意义,以及中国年的意义。
这些人偶有唐小妹(出自《唐宫夜宴》)、金大刚(出自《龙门金刚》)、花小兰(出自《破阵乐》)、洛小天(出自《洛神水赋》)、河大卫(河南卫视形象担当),以及还未在节目中正式露面的开封府包大仁。
文章插图
六个人偶的出现,瞬间拉满了科技感与时尚感,舞台灯光秀的立体感与空间感,充满了科技的味道。可前一秒沉浸在这氛围中,下一秒就被扑面而来的年味,唤醒了。
一场开场秀,一首《春节来了》,才真正有了年味。
文章插图
满屏的笑脸,独特的中国红,独有味道的中国年,那一瞬间才真正意识到过年了。
都说,年味越来越淡了,但看完河南卫视春晚后就会发现,其实是我们自己变了,年味一直都在。
此次晚会,河南卫视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讲到了家国情怀,又一次让屏幕前的观众感受到河南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中国年的意义。
什么是中国年?
可以是家,可以是传承,可以是感恩,可以是守护,也可以是无限可能。
文章插图
这也是河南春晚对“年”的理解。
01文化发展与传承
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春晚通过对阖家团圆的呈现,从而带出了剪纸的文化,以及手艺人对这一文化的坚持与传承。
这份热爱与坚持,何尝不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在范军、石容山等人表演的《虎年狂想曲》中,也在欢乐的氛围中讲述了传承的故事。
故事开头,先是一段中西方乐器的结合与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将《百鸟朝凤》、《我心依旧》、《好一朵茉莉花》、《小小葫芦娃》、《错位时空》等不同音乐进行串烧,情绪时而激昂时而舒缓,展现出音乐的魅力与不同乐器的美妙。
与此同时,另一方的河南美食伴随着音乐被烹饪着。
抱着鱼的孩子一句“师父我坚持不住了”,没有用过多言语,就描绘出对美食的传承。
提到美食,河南春晚怎能放过豫菜?
豫菜历史悠久,光烹饪方法就有50多种,其中无论是扒,还是烧、炸、熘都别具一格。
看着厨师们忙碌的身影,以及摆满桌的糟熘、铁锅涨、托烧、葱椒炝、蓖扒,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文章插图
看着徒弟做出的这一道道豫菜,师父欣慰在心:
五味调和,质味适中,我的师父把这几个字给了我,我也完完整整给了你,要时刻记着。
三言两语,却又是一个传承。
在传承的基础之上,也有创新。
年轻的徒弟凭借自己对豫菜的理解,在固有的基础上研究出不同味道的豫菜,立志要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中餐。这一创新得到师父的肯定,并将这道菜取名为“豫丰年”。
正如师父所说,守正没错,创新更没错!
有传承,有创新,让豫菜更受欢迎,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中餐。河南春晚的格局,又上升了。
- 好做|晒武汉3口之家午餐,好吃又好做,花钱不多家人吃得香从不点外卖
- 上海市|彝家火腿香飘四方
- 宫乐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谈丨漫谈文物中的饮食文化:从钟鸣鼎食到人间烟火
- 鸡蛋液|蛤蜊鸡蛋炒大葱
- 小葱|咸肉炒娃娃菜
- 茄子|茄丁打卤面
- 黄晓丹|黄晓丹:至今为止,我对世界的理解从未超出童年时读过的那些书
- 剧本|从荷花雪糕、三千佳丽奶茶到剧本杀,文创产品让我们多了去博物馆的理由
- 胃肠道|从“真香”到“真痛”,桐乡一男子一天吃了37个汤圆,进医院了
- 二等人员|焦大也有辉煌岁月,他是从什么时候、因什么原因变成了二等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