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这几句显然有些过度贬低自己。反正,不同于通常都是歌功颂德的“墓志铭”,他几乎通篇都在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虽然他也不无得意地说到自己少而聪慧,让长者“欲进余以千秋之业”,结果却是“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归根到底,他的一事无成、百无聊赖,还是因为“国破家亡”,尽管他也做过一些“反清复明”的努力,但事实上已经没有可能扭转明朝的败局。“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就算个人有所成就,又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呢?
在临近结尾,他勉强说,“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这好像是在解释开头写的那些癖好,又有了更进一层的意思,似乎把他的癖好当作他仅有的可以安身立命、流传后世的东西。这当然是一种说辞而已,但也确实包含着他一以贯之的观念。他有两句广为人知的名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陶庵梦忆》卷四)在他看来,癖好是深情,是真气。也就是说,他真正可以流传后世的是他自己内在的深情和真气,而不是他表面上在追逐的那些外在的东西。
实际上,我们知道,张岱一生之中并非一无所成,恰恰相反,他从少年以至终老,有大量著述,而且多半是在明亡之后。《自为墓志铭》里说:
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嬛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行世。
这个书目的排列很有意思。《明易》以下,大致对应经史子集四部。通常的做法是把经学放在所有个人著作之首,而张岱却把四种著作放在《明易》之前,这样的排列,凸显了这四种著作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也说明了他真正的抱负所在。
这四种著作,分为两类,前三种为一类,以《石匮书》为代表,是历史著作。后一种《琅嬛文集》为一类,是通常所谓小品文。
《石匮书》是自洪武至天启年间的明代纪传体通史,凡二百五十万字。张岱写了二十七年,“五易其稿,九正其讹”(《石匮书自序》),对明代重大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反思明代亡国的历史教训。后来,张岱应聘到杭州帮助应谷泰修撰《明史纪事本末》,利用谷氏收集的史料,作《石匮书后集》六十三卷,现存五十六卷,五十万字。“张岱一门向有‘史学世家’之称,自其高祖张天复起,积书累万,一直致力于史学资料的搜集;于地方史志,尤多建树。张岱继承先人遗志,试图从总体上对‘总成一诬妄之世界’的明代历史做一次全面整理和总结。”(胡益民《张岱评传》)要言之,张岱写《石匮书》,担当着于国、于家、于己的责任。《陶庵梦忆》自序言:“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司马迁受刑之后的感受,而张岱也确实有意追摹司马迁。
《琅嬛文集》收录张岱历年各种体裁的文章。卷一为序,卷二为记、启、疏,卷三为檄、碑、辨、制、乐府、书牍,卷四为传,卷五为墓志铭、跋、铭、赞,卷六为祭文、琴操、杂著、颂、词。这部文集的体裁和题材,跟他的癖好一样,五花八门。而这种写作趣味也同样呈现在《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等文集之中,后人谓之“性灵派”的风格,实则包含着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抱负。这种抱负也是张岱的家传。张岱的祖父张汝霖曾经“以三十年之精神”,致力于编纂一部大辞典,尽收天下知识,按音韵排列,总名之《韵山》。后来,有人带来一部成书于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的《永乐大典》三十多本,张汝霖顿时感到个人力量的薄弱,叹息“书囊无尽,精卫衔石填海,所得几何”,于是辍笔。张岱为之感到非常可惜。张岱的几种小品文集虽然不是辞典或百科全书的形式,但是它们无所不包的内容与百科全书的精神实在也有相通之处。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琅嬛文集》这个书名。“琅嬛”指的是张岱于顺治六年租住的“快园”。这原本是张岱祖辈的产业。他小时候经常随祖父在此游玩。等到张岱赁居之时,这个“琅嬛福地”已经破败不堪。张岱为此给朋友写信,开玩笑说:“孔子何阙,乃居阙里;兄极臭,而住香桥;弟极苦,而住快园。”同样的,《琅嬛文集》这个书名,也带有一种戏谑的成分——即便是如此这般的沉痛,也改变不了张岱的“性灵”,改变不了他的痴和癖,他的深情和真气。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