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莫言为杨振宁作12字打油诗,没想到深受对方喜爱,被挂在书房多年

莫言与杨振宁,一位作家、一位科学家,两人都是在各自的领域里非常厉害的人物,他们两个一文一理,且都曾获得过诺贝尔奖。表面上两人看似毫无交集,其实私下里却相处得十分好。
在杨振宁的书房中挂着一幅字,上面是两句打油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粒子之微”,而最后的落款正是莫言,据杨振宁所说,这是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时赠送给他的,他非常珍惜这幅字,将它挂在书房好多年了。
莫言|莫言为杨振宁作12字打油诗,没想到深受对方喜爱,被挂在书房多年
文章插图
莫言|莫言为杨振宁作12字打油诗,没想到深受对方喜爱,被挂在书房多年】短短12个字,大气磅礴,将杨振宁一生的研究生涯涵盖其中,一方面表达对杨振宁的敬佩之情,另一方面也肯定了杨振宁在物理学界的贡献。杨振宁表示十分喜爱这两句诗,还说到:“莫言先生是我的知己。”
文人与科学家之间的跨界友谊也成了一桩美谈,两人还一起参加了一次座谈会,有人说这是科学与文学间的一次经典对话,然而也有人表示,这个对话过程更像是莫言在诉苦,杨振宁在安慰,为什么这么说呢?
莫言|莫言为杨振宁作12字打油诗,没想到深受对方喜爱,被挂在书房多年
文章插图
原来是对话过程中,莫言提起曾经被一个女作家问到的一个问题,女作家问他:“你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还这么低调?”
莫言笑着回答道:“假如我获得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奖,你看我还低调不低调,我会变得非常张扬。”
确实,同样是获得诺贝尔奖,莫言自获奖以来却一直饱受争议,人们对他的作品持有的看法不同,评价也天差地别。然而杨振宁却不一样,科学的世界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并不是普通大众有能力质疑的。因此,可想而知两人的心路历程是大不相同的。
莫言|莫言为杨振宁作12字打油诗,没想到深受对方喜爱,被挂在书房多年
文章插图
但是对于这种情况,杨振宁先生也表示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莫言的肯定,文学与科学并不是对立的学科,种种不同的认知也只是因为研究的领域差异造成的,就像莫言所说,文学关注的是人和人的情感,而科学关注的是自然界和物质原理。
莫言也毫不犹豫地表达了对杨振宁的敬佩之情,他说道:“科学就是没有办法,所以我对这种在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方面有建树的人,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假如有来生的话,我一定要去学物理。”
莫言|莫言为杨振宁作12字打油诗,没想到深受对方喜爱,被挂在书房多年
文章插图
梦想是要有的,但是现实也并不糟糕,作为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家,莫言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非常精彩的作品,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缩影,可以看到人情冷暖,也可以看到一个时代变迁过程中曾经有过的种种探索。
虽然莫言在生活中是比较低调的存在,但是他的作品却并不低调,反而很大胆,好的坏的他的作品里都会出现,因此,有人称呼他是敢说真话的作家。
他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我觉得一个合格的作家,首先是要敢讲真话。……若都在一味地赞美,还有谁来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我有一种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
莫言|莫言为杨振宁作12字打油诗,没想到深受对方喜爱,被挂在书房多年
文章插图
莫言认为自己就是个讲故事的人,讲得好大家捧捧场,讲得不好大家批评指正他也能坦然接受,因为讲故事他得了诺奖,这是极大的荣耀。但他也不会因此就骄傲,诺奖之后虽然他在公众的面前出现的越来越多,但是回归生活中他还是那个笔耕不辍的普通作者。
诺奖之后莫言的新作久久未出,就在大家纷纷猜测莫言是否江郎才尽的时候,他携着新的故事答复众人。
莫言|莫言为杨振宁作12字打油诗,没想到深受对方喜爱,被挂在书房多年
文章插图
莫言新作《晚熟的人》写了十二个故事,书中人物具是以身边人为原型,以获得诺奖后回到家乡的时间为背景,在这些故事中,莫言以“我”的口吻自居,亲身“经历”着书中的故事,见证了一些人的晚熟,也看透了一些人的伪装。
莫言说:“这个小说里的人物跟我一起慢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变化、在成长、在晚熟。”
莫言还用一个特别的比喻说:“小说中的莫言,实际上是我的分身,就像孙猴子拔下的一根毫毛。他执行着我的指令,但他并不能自己做出什么决定,我在观察着、记录着这个莫言与人物交往的过程。”
莫言|莫言为杨振宁作12字打油诗,没想到深受对方喜爱,被挂在书房多年
文章插图
书中十二个故事,十二种人生,种种的得意与失意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