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强调的是,能够大规模传播到海外并且产生重要影响的往往是先进的文化形态,而不是简单的文化符号或异国情调式的调剂和消遣。
文章插图
1688年法国学者弗朗索瓦·贝尼耶为法国王室而作法文本《论语导读》,第一次用法文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用中国的智慧,来培育欧洲年轻国王的政治智慧和道德”,希望法国的王公贵族从中“汲取灵感,培养有爱、温顺、质朴和人道的精神”。《论语》的早期翻译和导读,引发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极大关注,大大推动了欧洲学者对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的研究热潮。中新社采访人员 杜洋 摄
中新社采访人员:您怎么看中华文化传播到域外,为其他民族接受并经过创造性转化进而成为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部分?
武斌:中华文化的光辉辐射四方,通过种种直接、间接的途径,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并创造性转变为全人类共同财富,促进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进步和繁荣。
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显著位置,首先在于中华文化内在的创造性动力和丰富内涵,以及在各个领域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但是,一种民族文化,无论曾经多么丰富、多么先进、多么伟大、多么辉煌,如果把自己封闭起来,完全与外部世界相隔绝,不与其他民族文化沟通交流,不仅失去发展动力,难以保持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生命力,也不可能获得世界性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因此,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显著地位,更在于中华文化的开放性,在于多方位的中外文化交流,在于中华文化在国际上广泛而持久的传播和产生的重大影响。
我个人认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认知度,包含多方面维度考量:比如海外受众从哪些方面、哪些渠道了解和认知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覆盖面及触达率如何,海外受众对中华文化理解的深入程度如何等。此外,传播与接受密不可分,传播的效果取决于接受的结果,文化传播实际上就是文化接受的过程。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包括理解消化和接受的过程。当然,理解和消化并不等同于全盘接受。以佛教为例,我们接受的佛教也不是印度的原始佛教,而是中国佛教学者在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国化佛教。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也是这样,传播效果取决于海外受众的接受程度。
文章插图
位于印尼中爪哇省府三宝垄市区的三保洞郑和庙初建于1434年,重修于1931年,是当地著名的旅游胜地。600多年前,中国明代航海家三保太监郑和7次下西洋,其中曾5次在三宝垄登陆,和当地人民进行友好交流与经贸往来。三宝垄市也因此成为全世界唯一以中国人(三保太监郑和)得名的外国城市。中新社发 冉川 摄
中新社采访人员:被欧洲启蒙思想家看作“理性之光”的中华文化,是如何通过启蒙运动参与世界文化历史进程的?中西文化和谐共生是如何实现的,意义何在?
武斌:我在刚出版的6卷本400多万字的《新编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中提到一个观点,即中华文化向海外传播,是非常广泛的。所谓“广泛”,其含义有二:一是指传播的内容之广泛;二是指传播的范围之广泛。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独立思考、独立劳作,还在于积极主动地开展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大规模地引进和吸收其他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就。
中华文化从其初创期开始,就具有开放包容、积极开拓的品格,在自身成长的同时也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展,与其他民族文化接触、交流和融合。早期如神农、尧、舜南抚交趾,箕子走之朝鲜,周穆王西狩以及后来徐福东渡等故事,说明那时已有中国人把初创期的中华文化向域外传播出去。随着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成长和成熟,随着交通的发达、对外交往的扩大,中华文化向海外传播的内容更为丰富,传播的范围更加广远,所产生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中华文化向海外传播的历史源远流长,如滔滔江河奔腾不息,数千年没有中断,且传播的范围日益广泛,内容日益丰富,影响日益扩大。中华文化向海外传播的历史与中华文化的发展史同步,中华文化发展自身历史的同时也贡献于人类文明。(完)
文章插图
日本富士山北麓树立着一块"徐福碑",用以纪念传说中的徐福东渡。碑上刻录着赵朴初咏徐福的诗句:徐福乘槎竟不回,三千弟子老蓬莱,至今两岸留佳话,花萼城村次第开。综合日本方面的研究,相传徐福在公元前210年受秦始皇之命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扶桑,寻找长生不老药。徐福登陆日本后辗转各地,给当地带来了当时中国先进的农耕文化,最后定居在富士山麓。至今日本许多地方尚流传着徐福的故事,也有自认为其后嗣者。中新社采访人员 王健 摄
- 多元性|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五:李大龙:如何理解中华文化中的“华夷之辨”与多元性?
- 敦煌壁画|【地评线】融通古今,点亮中华文化自信之灯
- 中华文化|北京冬奥会颁奖演出奏响“荣耀时刻”华彩乐章
- 海派|张平出席“2022年庆新春中华文化之夜暨上海博物馆之夜”晚会
- 中华文化|走红的是“冰墩墩”,更是中华文化
- 家国情怀|伟大抗疫精神彰显中华文化时代价值(专题深思)
- 玛蒂娜|外国记者闭环游长城 感受中华文化
- 北京冬奥会|外国记者闭环游长城 感受中华文化
- 元宵节|中使馆元宵节向比利时汉语学校赠书助感悟中华文化
- 中华文化|【大象时评】“诗和远方”发来春天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