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音乐传播在多民族国家建构中的文化整合价值

音乐教育|音乐传播在多民族国家建构中的文化整合价值】■王玲 空军预警学院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人们在音乐审美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道德的力量。音乐不仅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唤醒人性,还能充当文化使者,凝聚力量。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音乐传播在国家建构中更具有重要的文化整合价值。
一、音乐的社会功能与政治意蕴
音乐是人类七大智慧之一,在社会生活、军事政治活动有着独特作用。其社会功能主要有:
愉悦生活、净化心灵的作用。紧张工作后听一首轻松乐曲,饮茶吃饭之际伴以悠扬音乐,不仅可调剂生活,更是一种美的享受。音乐让人们松弛神经,消除疲劳,忘掉烦恼,净化心灵。欣赏音乐时,人们还会潜移默化地培养人们热爱生活、向往光明的高尚情操。
凝聚力量、鼓舞斗志的作用。战场上冲锋陷阵时,嘹亮的号角、有节奏的鼓点能起到指挥作用。楚汉之争,韩信利用张良的四面楚歌之计,让项羽十万楚军涣散溃败。法国路易十六时期,资产阶级领袖阿尔诺组织500名义勇军进军巴黎,马赛市高唱《马赛曲》揭开了法国大革命序幕。
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诗人鲍狄埃写下气壮山河的《国际歌》,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剥削制度,这首战歌因此成为音乐史上最有威力、影响最深远的歌曲。
唤醒人性、思想教化的作用。二战期间,一位法国战场上的牧师吹起悠扬的风笛,令各国军士在战场上中止进攻,不分敌我地陷入音乐和歌舞之中。音乐不仅可以唤醒人性,还能进行思想教化。孔子曾说:“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即是歌,这里说的就是音乐的教化功能。今天,人们也普遍认识到音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的音乐教育也是思想教育,用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文化交流、传递友谊的作用。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结交关系时,音乐是友善的使者。重大国际交往活动或国际体育赛事举行时,明快大方的乐曲或者国歌演奏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音乐还具有政治价值,每当国家或地区重大政治活动举办时,大都会演奏相应乐曲。古代皇帝登基时,乐曲必须隆重庄严,成为特有的政治礼仪。
二、多民族国家形成中音乐传播的重要意义
国家的形成历史复杂多变。一些民族在交往中走到了一起,一些民族在兼并战争中走到了一起,一些民族因受外力制约走到了一起。不论原因如何,这些不同肤色、种族、语言、信仰的人民,最终都组成了统一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形成了具有共同文化、共同价值观甚至共同语言的多民族国家。
但一些多民族国家的各民族之间,历史上的矛盾和隔阂往往又难以消除。利用文化的粘合力,将不同民族的思想理念、政治认同、价值追求统一起来,是构建统一民族国家的重要手段。担当这种民族融合使命的文化粘合力工具,音乐是重要选项。因为音乐本身是世界上最没有沟通障碍的语言。互不相识、语言不通的人们,都能听懂音乐中的喜怒哀乐,随音乐一起欢欣、悲泣、激动、互勉,这是音乐特有的神奇力量。
通过音乐传播,不同肤色、语言、信仰的各族人民能够产生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形成相互认同的政治文化场域。音乐不受语言约束,旋律优美的歌曲能够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号角。特别是传唱国歌,可以让不同民族产生社会共识,形成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繁荣的民族融合力量。因此,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建构中不可忽视音乐传播的社会凝聚功能。
三、展现中国音乐文化魅力,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血脉与共,心灵相通。在历史长河中,中华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区域分布,形成了亲如一家、血脉相连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各民族的融合,主要是在文化交往交流中融合到一起的。
其中,音乐传播在民族交往中就充分发挥了政治黏合剂的作用。昭君出塞时带去中原的琵琶曲,蔡文姬归汉时则带回了胡笳旋律,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唐乐,音乐传播在中华大家庭形成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我们党历来重视音乐传播的教育价值。“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曾改编成歌谣进行士兵思想教育。抗战时期,《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等音乐凝聚中华各民族的反侵略意志,激励全民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毛泽东同志曾说,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党将《义勇军进行曲》确立为国歌,今天,哪里有国歌响起,哪里的中国人就会热血澎湃,都期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热血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