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大师、捡漏、传世佳品、自留款,互联网购物防骗指南之茶具篇


指南|大师、捡漏、传世佳品、自留款,互联网购物防骗指南之茶具篇
文章插图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邻居林阿姨最近频繁来串门,找母上大人喝茶。
每次来,总会自带茶具。
她不带茶,理由很冠冕堂皇:你女儿还缺好茶?我带茶是对你不尊重。
好吧,这是我听过的最“悦耳”的蹭茶语录。
林阿姨带来的茶具,我在客厅进来出去时,偶尔有瞄到一眼。
大多是一些从前在景德镇看到过的,那种“大路货”,就是款式普通,并且做工普通的,放在国贸(景德镇的茶具批发市场)里各家店门前的地上,用塑料篮子装起来,任凭风吹雨打,任过往客人随意挑选的那种,属于“价格地平线”的茶具。
从款式上看,有一些是前几年的“尾货”;从品质上看,有一些是专攻平价市场的产品。
不过,对于林阿姨这种初入门的老年喝茶爱好者来说,这些普通的茶具,已经很适合了。
毕竟,老一辈人勤俭持家惯了,在享受这件事情上,通常比较“自制”。
然而,母上大人说,林阿姨的茶具可贵了,都是名家手制,一只盖碗都三百多。
啊,名家手制的盖碗才三百多?怎么可能?彼时李麻花正在我家蹭汤喝,闻言,差点呛到。
母上大人一边给李同学拿纸巾,一边给她拍背(有时候我怀疑谁才是亲生的),一边解释说,林阿姨的茶具,都是在某音上买的,直播间拍的,捡漏的。
当第二天早晨,我正在吃早餐而林阿姨已经快乐地坐在我家客厅里,等着蹭茶的时候,我终于在她的指导下打开了她捡漏的直播间。
没听三分钟,就知道,她果然是花了大价钱,买到了一堆国贸地摊上的茶具。
这是一个专门收割中老年人(年龄50+)智商税的收割机。
于是,在观看了30分钟之后,村姑陈总结了这个某音直播间的割韭菜工具,与诸君共勉。
希望列位看官看了之后,不但自己不要被收割,还要多劝劝父母,别轻易就掉坑里去了。
直播花样多,购物须谨慎。
指南|大师、捡漏、传世佳品、自留款,互联网购物防骗指南之茶具篇
文章插图
指南|大师、捡漏、传世佳品、自留款,互联网购物防骗指南之茶具篇
文章插图
指南|大师、捡漏、传世佳品、自留款,互联网购物防骗指南之茶具篇
文章插图
直播间割韭菜套路一:大师
在听直播的第三分钟,“大师”二字,直接就蹦进了我的耳朵里。
一只造型普通的白色陶瓷茶壶,底款落着红色的三个字,据说是一位大师的名字。
主播唾沫横飞地介绍,说这位大师的作品市场上售价在三千左右,现在只有一只了,卖268吧。
同时,为了取信,还展示了一张四角微卷的白色A4纸,上面打印着“资质证书”字样,简单的几行字,备注着这只白色陶瓷茶壶的容量和器型,最底下是大师的手书签名和印章。
这证书上没有看到有资质的鉴定机构的盖章和签名。
李麻花说,如果她来打印这张证书,排版会排得更好看。
然后,就有茶友赶紧去下了单,还叮嘱发货的时候多包几层泡沫以防磕碰。
我在主播晒底款,也就是晒那位大师的名字的时候,赶紧截图,去搜索引擎查了一下,这位大师果然是一位工艺美术师。
不过,不是国家级的,只是个地方级的,并且,是工艺美术员级别的....就是体系内最低的纸别,大专以上学历,从业满两年,就可以申请的一个级别。
他的作品,在市面上并不多,在业内也并没有多高的声望,毕竟,在论资排辈的艺术品领域,从业经验和资历,是非常重要的。
职称不高,作品不多,哪来的三千元起价呢?
再说,一般人买所谓的“大师”作品,基本上是为了升值去的。但纵观工艺美术界,不管是紫砂还是陶瓷,从业经验和从业年限,都是硬件指标,尤其是职称,这更是作品起价的“基本线”。
如果没有国家级高工以上的职称,作品未来的升职空间,还真的很难说。
毕竟一个工艺美术员做的白瓷壶,要达到收藏级别,还有着八千里路云和月要走。
尤其,工艺美术师不仅分等级,还分国家级和地方级,细细算下来,在业内能称得上“师”的,没有一万也有五千,这样庞大的数量,如果茶友们每师收一只作品,那估计得专门买一间别墅来存茶具才够。
而且还得存满至少六十年——上海一均寿命是84岁,假设一个工艺美术员从20岁开始做茶具,到他成名,到他的作品获得收藏价值,那不得要再存个半个世纪,甚至以上....
更有意思的是,兴许这间为了存茶具而买下来的别墅,半个世纪后的升值,还会远超这些“大师茶具”本身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