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穿衣也追赶时尚潮流?从发型、妆面到服饰,古人的穿搭法则是什么?历代服饰之间是否存在一脉相承的逻辑?走进博物馆里的服饰展,或者追一出大热历史剧,华美的服装是否也吸引了你的注意?
近些年,古代装束悄然流行起来,编织在华袍里的文化脉络受到人们的关注。15年前,上海有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考察史料典籍和文物书画,买来缝纫机和面料,自己动手缝制古人的衣服,并为自己取名“中国装束复原小组”。15年来,小组从最初几个人,发展壮大到受邀参加外交部活动、举办装束复原大秀,复原出数百套从先秦至明清的古人装束。跟随他们的摸索,藏在古人衣橱里的秘密正在被揭开。
文章插图
传统手工绞缬制作
如果古人穿越回今天,也会认出这就是自己的衣服
一个女人手捧香炉,发髻高耸,插有梳栉和多只花朵,左右横簪对钗。她的目光向下,上身着朱色团花衫子,下穿蓝色莲瓣纹长裙,搭配色泽清透的帔子,这个端庄肃穆的形象还原了唐文宗时期敦煌洞窟供养人阴嘉政之母的形象。
在敦煌莫高窟第231窟的壁画上,阴母所穿的莲瓣纹长裙,造型精美,为这个时期仅见。这件特别的服饰成功引起了装束复原小组的注意,他们从考证资料、确定服装形制开始,再到选材、设计、制作,最终将模特的定妆照发布在社交媒体上,配合史料解说呈现给大家。
翻看装束复原小组的作品集时不难发现,服装虽然色泽搭配和谐,但色调并不艳丽,甚至带了点“脏脏”的氛围感。不少网友好奇,难道是没修图?其实这种古香古色的质感,是天然的染料和面料共同形成的效果,使用古法,也是十多年来装束复原小组工作时坚持的原则。
文章插图
生丝锤炼
在没有化学染料的时代,人们利用桑蚕丝等原料纺纱织布,加以天然的草木为衣料着色。在成衣工厂批量制衣的今天,仍然以传统的方法手工制衣,不仅费时费工,也增加了成本预算。“但是这么做效果是最好的。”团队创始人刘帅笑了起来,重复着这句话。“不这样做,就达不到复原的效果了。”他说,团队在负担得起成本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把细节做好。
在负责史料研究的核心成员周方看来,审美上的诉求是团队做复原时关注的重点。在古人生活的时代,每个人的衣服都是高度定制化的,复原小组希望:“如果古人穿越回到今天,也会认出来这就是自己的衣服。如果现代人穿着这身衣服回到古代,古人也不会起疑,甚至觉得这套制作精良的衣服,就是心中的完美。”
小组成员在复原服饰的同时,也追求一种古典气质的整体展现。他们的作品中,人物的妆容、发饰、神态都融为一体,古人仿佛从画卷上走了下来。想达到这样的效果,严密的史料考证是第一步,之后他们通过美学设计,结合人物特质,复原了一系列古人生活周边,这些“副线业务”涉猎广泛,大到家具、摆件,小到钗环配饰,还有极具时代特色的舞乐,一应俱全。
想要呈现古人的精气神,模特尤为重要,为了挑选出能衬托服装年代感的模特,装束复原小组还举办过几场“选秀”。他们在网上发布征集令,邀请有兴趣的网友参与线下面试,成功入围就能体验一场一日“穿越之旅”。刘帅回忆,在上海的招募现场来了500多个人,但一整天的面试下来,最终只有38人入选。刘帅说,有的模特形象气质都很出色,能很好地衬托出服装剪裁,但很多现代人头发太短了,无法配合假发做出适当的发型,只能遗憾落选。
【 服饰|艺术|中国装束复原小组:藏在古人衣橱里的秘密正在被揭开】
文章插图
刘帅(左)和周方 身着自己复原的古代服装
一群年轻人,打造一片古人生活的小天地
年关将近,刘帅的工作更加繁忙了,常常深夜还在加班。他形容自己“从行政上的大小事到服装设计都得管”。几经周折,我们完成对刘帅的线上采访时,已经临近凌晨一点,他却说还不能睡觉,有点事情没做完。从大学时就加入服装复原的兴趣小组算起,15年的时间里,他仍然保持着对这一行最初的冲劲。
2007年时,还在上大学的刘帅就已经对古代服饰感兴趣了,他联合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在外面租了房子,买来缝纫机和布料,成立了一个简单的工作室,随心所欲地制作喜欢的汉服。虽然当时工作室的规模不大,但刘帅已经有意识地查阅文献和考古资料,以“复原”的观点制衣。
- 艺术|让日常生活美起来|南京东路上竖起潮流新地 沉浸式展览开启治愈之旅
- 中国人|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七:杨庆中:包容如何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辛丽丽: 中国式的浪漫给了我无尽的灵感和震撼|名家谈开幕式 | 开幕式
- 座谈会|《陈家镛传》北京首发 纪念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诞辰百年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中国艺术|新文化地标展现中华瑰宝魅力
- 鉴赏|首届中国体育艺术作品创作与鉴赏研讨会举办
- 刘毅:塑造上海工业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IP”|M50弄堂计划 |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