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工缘何屡获国际殊荣:重细节 99分不算及格

  近年来 , 越来越多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备受青睐 , 这与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有力支撑密不可分 。 去年 , 广东技工在第四十五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摘得8枚金牌 , 占中国代表团16枚金牌总数的一半 , 背後折射出广东省厚植产业优势、夯实高素质人才教育基础的努力 。 记者走近这些金牌获得者 , 了解他们的故事 , 透视广东破解技能人才培育瓶颈的实践探索 。

  好技工重细节 , 哪怕99分都算不及格

  打孔钻戳、刀走毫厘、切削雕磨……临近春节 ,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实验室里 , 师生们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 他们在为第四十六届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技赛”)紧张备战 。

  留校任教的曾祥博 , 在去年世技赛中和团队一起摘得金牌 。 “如果说世技赛改变了我的生活状态 , 那麽选择技工行业 , 便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 ”直到现在 , 曾祥博还记得自己初中毕业参观技校时 , 第一次看到数控加工时的震撼:老师在电脑里输入几个代码 , 一个个毛坯件 , 经过传送带和机械手 , 送到机床里 , 就变成了一个个精美的零件 。 “那种雕刻工艺深深地迷住了我 。 ”

  当时的选择 , 可能是一时心动;日後的坚守 , 则源自耐心和沉淀 。

  广东的夏天 , 热得折磨人 , 但曾祥博依然坚持在学院的车间里埋头苦练机床加工技艺 。 “从早到晚长时间站立 , 每天的作业时间都超过14个小时 。 ”曾祥博说 , 结束一天的训练後 , 回到宿舍常常一沾枕头就能睡着 。 那段时光 , 虽然辛苦 , 但技术进步得很快 。

  被选拔备赛後 , 曾祥博的生活节奏更紧凑了 。 “动作要领要记熟、幅度要固定 , 哪个工具该放在什麽位置、尺子用哪只手拿、从哪个方向转身最快 , 每步操作都要十分精确 。 ”曾祥博说 。

  “最苦的是配重测试 。 ”与曾祥博一起取得金牌的陈鑫鹏说 , 根据配重要求 , 他要穿起配重背心把身体配重到100公斤 , 再进行各项操作训练 。 正是这种不断重复的类比与训练 , 提升了队员的单项技能和团队协作水平 。

  在第四十五届世技赛移动机器人项目中和搭档一起夺冠的胡耿军 , 是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的学生 。 他是最晚进入学校世技赛集训队的种子选手 , 对自己的要求更是一刻不放松 。 “我必须最早到 , 最快吃完午饭 , 最晚回到宿舍 。 ”胡耿军说 , 为了练好一个基本步骤 , 他常常回到住处掀开床垫 , 把床板当做试验场地 , 一直练到淩晨两三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