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申宽:文章写在大地,成果送到农家

  “我们搞农业科研的人 , 就要重心下沉 , 不仅要下得去 , 还得要沉得住;下乡入村後进行创新创业 , 从基层发现问题 , 找出解决方法 , 让农民受益 。 把论文写在大地 , 把成果留在农家 , 这是我多年切实的体会 。 也只有这样 , 专业人员的技术才能用得上 , 选择的课题、获得的成果才更具有价值 。 ”说这些话的人 , 就是刚刚获得科技部通报表扬的陈申宽 。

  陈申宽 , 内蒙古紮兰屯市人 , 科技部优秀科技特派员 。 40多年来 , 他一直站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前沿 , 围绕当地农牧业生产实际 , 开展科学研究 。 从三尺讲台到广阔田野 , 他将农科教、产学研用有机结合 , 在内蒙古大地上播撒下一粒粒智慧种子 。

  紮根一线 , 破解农业生产难题

  1983年 , 时任内蒙古紮兰屯农牧学校教师的陈申宽 , 在一次带领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时 , 发现根潜蝇会对大豆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 这一发现 , 也开启了他的农业技术研发之路 。

  “在那个时代的中专学校 , 开展课题研究有许多难题 ,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课题经费没有保障 。 每一个试验 , 每一个数据 , 每一步管理 , 都是和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一起动手完成的 。 ”陈申宽说 。

  那时 , 陈申宽每年都带领学生在学校农场种植试验田 , 到周边旗市做调查 , 挑选当地主栽的大豆品种进行抗虫性试验 , 选用近20种药剂进行拌种试验 , 最终选出较好的品种和药剂 。

  通过推广和应用这些药剂 , 大豆产量每亩增收15公斤左右 , 按呼伦贝尔市每年大豆播种面积至少在600万亩以上计算 , 每年可增收9000万公斤以上 , 让大豆种植户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 。

  1984年 , 紮兰屯又遭遇了大面积向日葵菌核病 , 为了尽快掌握病害的发生规律 , 摸清菌核萌发的条件 , 陈申宽把试验搬到了家里 , 用了不计其数的温箱 , 陈申宽终於研究出了病害萌发的生态条件 , 为田间预测打下良好基础 。

  为了保护呼伦贝尔市广阔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场 , 陈申宽历经10余年 , 利用假期和课外休息时间完成了“呼伦贝尔市草地病害发生与防治的研究”课题 , 该课题成果编着入《呼伦贝尔市草地有害生物防治》一书 , 并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

  集聚力量 , 将服务重心落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