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通往艺术的道路不止一条

我跟小川理子结识是通过一位东京的资深编辑,他为她做了一本书叫《音的记忆》,当时在第一时间读完全稿之后,他就告诉我:“这本书跟你双语写作的境遇很相似,值得一读。”于是,等到日文原著出版时,我一口气就读了下来,没有停。
日语|通往艺术的道路不止一条
文章插图
小川理子是一位职业的爵士钢琴家,同时又是松下电器音响品牌的掌门人。换句话说,一个身份是艺术家,需要感性;另一个身份是工匠与制造商,需要理性。如此混搭,虽然会出现于不同的领域与不同的次元,可一旦集于一身的时候,你会发现不少的困惑。尤其是对一位日本女性,究竟如何面对职场人生,又如何面对艺术以及社会与家庭呢?随后,大约在4年前的秋天,资深编辑跟我一起与小川理子聚餐,席间所谈的话题波及“女子力”这个词。
其实,“女子力”这个词早在平成21年(2009年)日本新语与流行语大奖中就被提名,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时风靡的社会现象,但一直到令和年代,这个词仍然出现于很多领域,尤其是涉及日本女性的自立以及职场生涯的时候,“女子力”的词汇活跃度就会明显增加。这一方面强调女性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日本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变化。相较于传统观念,这一变化的进程虽然并不那么激进,但的确是向前迈进的。当然,有关“女子力”一词的用法,有时也跟女权主义挂钩,在日语的语境中呈现出复杂的一面。不过,从当代日本社会的文脉中观察,如果能策划一套跟《音的记忆》类似的书籍,尤其是作为日本女性的个人叙述,无论是其中的细节,还是所展示的人文情怀,必将是一种对日本社会文化的真实写照。作为非虚构文本,尤其是女性的纪实文本会给人一种柔软的力量。于是,继《音的记忆》之后,我继续策划了稻垣惠美子《五十岁,我辞职了》与国谷裕子《我是主播》两本书,一起组成了日本女子力三重奏,目前已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了。
日语|通往艺术的道路不止一条
文章插图
日语|通往艺术的道路不止一条
文章插图
现在把话题还是说回到《音的记忆》,在三本书的中文版发行之后,作为出版策划人,分别与作者的对谈让我觉得文字背后的内容是可以通过对方的表情加深了解的,这也许是一种感性驱动的区域。专此,记述一下与小川理子的对谈,以飨读者。
感性是人对外界感应的一根天线
毛丹青(以下简称毛):作为爵士钢琴家,你对音乐持有饱满的感性,尤其是包括绝对音感,感性是随处都需要的。与感性相比较,如果你的风格与率领公司团队完成相关的音响产品属于理性的话,那么,如何才能让感性与理性这两种思维并立呢?这也许很难。在此,请你先说一下人的感性及其重要性。
小川理子(以下简称小川):所谓感性,就是人对外界感应的一根天线以及感应度。我们谁都会有这根天线,但如何提高感应度才是关键,而这些环节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意识当中。以我个人为例,无论是多小的事情,只要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人就会受感动。也就是说,从日常小事做起,积少成多,提高自己内心的感应度。不过,如果每天的生活过于单调,感应度是无法提高的。这就需要我们为日常注入一些变化,包括生活方式在内。比如说,泡一杯茶时,今天用这个茶杯,今天献上一杯日本抹茶,真的都是一些小事,但需要注入变化。哪怕每天上下班的路,不必只走一条路,可以选一条别的。比如,我在京都住过一段时间,在京都绕个道也许会遇到地藏菩萨像,这些都是过去从未见过的情景,而且还很开阔。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心里的那根天线的感应度是会被提高的。即使在工作上需要理性思维时,也对变化的征兆有所察觉,这些方面就是我所理解的感性以及它所波及的领域。
日语|通往艺术的道路不止一条
文章插图
这时的确是很细心地听,滴水不漏
毛:关于音响的世界,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你进入裁决屋(在一个房间里细听由音响设备发出的音,决定是否对这款音响投入大规模生产。音的制造工艺中的最后一关,俗称“音的裁决屋”)时的情景,不被周围困扰,只是一直细听。我这样问也许不合适,你是不是什么都不想,只是把自己沉浸于音之中呢?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小川:这是我对音的裁决。因为直接关系到是否投入大规模的生产,所以必须要拿出最严格的判断。最长的时间大约需要两个小时,我一直细听各种类型的音乐。一开始只会感觉这把提琴的音如何?这架钢琴的音如何?这位歌手的音如何?这时的确是很细心地听,滴水不漏。音色好不好?有没有什么地方不对?虽然这时是一个让人进入理性思维的状态,但最后是否能让我下决心裁决的仍是这个音究竟能不能打动我的心。无论人家怎么说“小川,所有的测定都表明这个音很棒。”但如果这个音不能打动我的心,我是不会给出OK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