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月台的旁边,是“孤峰皓月”四个大字,醒目,富有深意。
站在玩月台下,我能想象到,当年韩世忠在这里举头望月、俯首赏湖之际,内心一定是波澜起伏的。尽管他承担着人所不知的痛苦,但他能够来到这里,还是给中国古代的隐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范本:驰骋疆场的名将,在征战无门之时,同样也会以隐为退。
尽管他一直放不下河山社稷。
肆
明史上的“靖难之役”,传说留下了一个“活口”,那就是建文帝。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一路挥师南下的朱棣坐上龙椅后,一直为建文帝的下落不明而忧心忡忡。他甚至派人四处打听,皆以无果而终。在民间野史里,建文帝传说纷披,有葬身火海尸骨无存之说,有流亡海外之说,亦有削发为僧之说。反正,建文帝的去处,就是横陈于明史典籍里的一宗悬案。
仅就流亡之说,至今亦扑朔迷离,众口不一。譬如,有一种说法,是建文帝逃到贵州安顺的平坝,在一座名叫高峰寺的小庙里安度余生。而且,《平坝县志》里也记载得有板有眼,说斋堂地下有一个藏身洞,洞底有一块石碑上刻有“秀峰肇建文迹尘知空般若门”的铭文——不仅如此,寺里的另一块石碑上还刻有开山祖师秀峰收留建文帝的详细经过。除此之外,福建泉州、浙江兰溪等地都有建文帝隐居的传说,而且都像证据在握,信心满满。
在这篇有关穹窿山的文章里,我之所以提及建文帝,就是因为有民间野史和文史专家互相印证,靖难之役后的建文帝在穹窿山削发为僧。
这又不得不提到朱棣的重臣姚广孝。
文章插图
姚广孝
姚广孝是苏州人,他在帮助朱棣争夺帝位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事后拒绝官爵厚禄,毅然前往穹窿山归隐禅寺。相传,他对建文帝心怀愧疚,就将其秘密监护在积翠庵里——《苏州府志》载,穹窿山下有一积翠庵,又名皇驾庵,明建文帝逊国时曾税驾于此。
积翠庵,就在穹窿山的脚下,是一座小小的寺庙。
穹窿山的茅蓬坞景区,有一个见闻馆,就是为了存证“建文帝谜案”、解密建文帝谜踪而建。显然,“见闻”二字取“建文帝”之谐音,另有“增见广闻”的深意。从见闻馆出来,我倒觉着,穹窿山的胸怀是宽广的。它没有武断地下结论,以肯定的口气说建文帝就一定隐居于斯,只是给建文帝的传闻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不像这些年为了名人故里而争得不可开交的一些地方,为了所谓的历史资源而撕破脸面,或者弄虚作假。那样做,才是更大的笑话。
如果建文帝真的隐居于斯,莫非,是想研读兵书、重振山河?
历史,总是让人如此无解。
伍
穹窿山,也是琴家的归隐之地。这是我无意间知道的。
2016年初夏,我去苏州工业园区水墨江南小区的石湖琴社喝茶,和青年琴师吕继东谈及穹窿山的隐逸文化时,他随手从身后的书架上抽出一本《大还阁琴谱》给我看。翻阅之际,听见他说:徐老先生晚年就隐居在穹窿山。
文章插图
这多少让我有些始料未及。
也许,是这册影印、竖排的琴谱来得太突然了。不过,这样的不期而遇,为我开启了寻找穹窿山古琴史的大门。如果要追溯的话,最早的要算三国时期东吴名相顾雍。他曾在小王山顶临风抚琴,这是有史料记载的——小王山,是穹窿山脉的一个小山头。自古以来,琴乃隐者的标配。既然穹窿山自古以来就是一座以隐逸文化而闻名的江南名山,那么,穹窿山一定于冥冥之中等待着一位琴师的到来。
1644年,徐青山终于来了。
这位青年时期有过两次武举考试经历并中举的太仓人,在报国无门的绝望之际,选择了穹窿山。他本名徐上瀛,后改名谼(hóng),取号石帆山人,别号青山。从这一年起直到他逝世的十多年间,他一直过着清贫的隐居生活。当然,他的人生道路之所以选择琴隐,与他出生在琴风浓厚的地方有关。他先后受教于陈星源、张渭川、严澄等名家,常常以琴会友,与朋友一起探讨琴学理论,后与同道者结成琴川琴社,人称“虞山琴派”集大成者。隐居穹窿山后,他总结多年的弹奏实践,辑成《大还阁琴谱》,他的另一部著作《溪山琴况》对琴曲演奏的美学理论有系统而详尽的阐述,提出了“和、静、清、远”等二十四要诀,是中国古琴美学的集大成之作,影响了清、民国琴坛三百年。
- 漫画|四川小伙靠一段“敦煌菩萨”的视频火到国外,外国人:比上帝还美
- 石料|探秘浙江科技考古:“鉴证”五千年文明 开启“上帝视角”
- 数字高程模型|探秘浙江科技考古:“鉴证”五千年文明 开启“上帝视角”
- 直播秀|2月22日丨南宋皇帝种田的“直播秀”
- 义渠|神禾塬上惊现帝王大墓,规格惊动专家,神秘文字揭开真实身份
- 嘉靖皇帝|一家之言:《红楼梦》的评价这么高,怎么能读懂它?
- 古籍|陈业孟:海外英文版《黄帝内经》与中医古籍漫谈
- 陈业孟:海外英文版《黄帝内经》与中医古籍漫谈
- 翻译|陈业孟:海外英文版《黄帝内经》与中医古籍漫谈
- 张帝|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毛毛是什么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