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城风流
文:周政
在所城住久了,难免不染些寻古探幽的嗜好。
如今的所城真能让人品味从前的光线真的不那么多了,老烟台人说,所城已是秋天里熟透了的果儿,虽然没下树,可保不准嘛个时候,一阵风儿吹来,就能“叭叭”从枝头掉下来,成了永远不能再显出的故事。
也许是认识到这个故事的可悲,所城就成了重点文物保护对象,所城才有幸地保存下一部分。
现在所城不是过去的所城,没那么大,也没那么繁华,与周边的高楼大厦显得很不协调,很像个西装革履的现代人戴了一顶瓜皮帽,留了一条长辫子。
上点岁数的人都知道,是先有所城再有烟台,实际上说所城文化就是烟台文化。
烟台的方言可分为四种腔韵,代表烟台话的还是所城里的话,有点京话味,听起来聪耳悦心。
由于所城是屯军守备所,所城里没啥大买卖,大的买卖都在所北门外:新世界、丹桂戏园、东坡楼、克利顿饭店、亨达洋行、万宝钟表、张裕公司、金城影院、新华浴池啥得,林林重重,沿着街往北下去,连着芝罘道台衙门,直通朝阳街。再往西北下去就是大庙,这里是老烟台街最热闹的地场,鸿吉栈、瑞蚨祥都在这条街上。
烟台开埠后,外国人喜欢这里美,就在烟台山上盖起了领事馆,从此,烟台也有了外国租界,烟台就成了“小上海”。
无论外面世界如何灿烂,所城里依旧是风平浪静,人们过着循规蹈矩的日子。关上院门,四合院就是自家的小天地,自家的小日子。
所城里有条十字大街,东西南北通衢。胡同如网沿着十字大街左右纵横。
我小时候,所城里最热闹的地方是所城大街,沿街两边尽是些小门小脸的铺子,这些铺子大都是祖辈儿经营的,付记茶水炉、三元馄饨铺、兴合饺子馆、汤包儿包子铺、王老三儍汤铺、张记朝天锅、马家清真油炸糕、福山大卤面……挨挨挤挤让人数不过来。还有西街口的王麻子豆腐房,不说别的,单瞅屋里那两口放豆腐浆用的大缸,怕是天下就没第二份。
小时候常跑到豆腐房去看做豆腐的,那时,常疑惑店门那么小,这大缸是怎么搬弄到屋里的?
隔街相望的是一家铁匠炉,叮叮当当上得是驴蹄马掌。相挨的是吴记大马车店,掌柜的不是所城人,是城西通伸村的人。往东去,所城东门外也热闹,历代这里都是所城的小吃街,永远透着那么热火,不用说是吃,走过时闻着那一街吃食的香味都能饱了。
小时候饿肚子时常在这街上转弯,逮着那好吃的,就站在摊前不动身子,你可别不信,闻着食香真会饱肚子的……。
在摊前,坐在小木方凳、马扎子上吃焖子,吃白汤羊杂碎,嚼着外酥内嫩的吊笼烧饼,怎么也少不了这里的老街旧邻。无论是在乍暖的春阳,还是夏日梧桐树的绿荫,笼里的画眉都在冲着人鸣唱。
这些小门小脸的铺子,改革开放后又相继开张了,而且更为红火,只不过是门脸装修的很入时罢了。
街面上是这样,胡同里则清静多了。
胡同是老街所城的特点,转个身子就是一条胡同。
胡同里有青砖黑瓦的四合院,也有七拼八凑盖起的矮房陋屋。可以感受着如意门楼里人家富而不贵的精致;也可以瞧见花墙子门楼里一般人家小富则安的满足;还可以看到蛮子门楼里穷人家对生活地奔波。不管门楣上是几块素板,还是雕云绣彩,一样能体味到旧日生活的滋味。
胡同里不论谁家的院子里都少不了绿,一年四季都是这样,院中央多是葡萄架或葫芦架或丝瓜架,爬墙的牵牛花、眉豆花与院墙根下的凤仙花,能一直热热闹闹到老秋。
种上几架黄瓜,几架云豆嘛的是常事,不为吃菜,图得是不出远门便可亲近自然。
家家院中或院前院后都有树木,最常见的是梧桐树,五月花开时,满街的香气,沁人心脾。
院中多见无花果树和石榴树、桂花,到了果儿熟时,不管你走进谁家,主人都会拿出新熟的果儿热情的招待你,更实在的是主人叫你自己上树去摘吃。
爱玩的人,可以在葡萄架或树荫下走五子,下象棋,打扑克,斗蛐蛐,或拴几只蝈蝈听叫;爱唱的人,在树下支起锣鼓家什,操起京胡来场《苏三起解》、《遇皇后》,悠扬的琴声亲切祥和。
散淡宁和是老街所城生活的一大特色,让人留恋,也让人不舍。我是在所城里了长大的,小时候扒过所城老城墙上的青砖,和小伙伴们“打老龙”玩闹。
那时候没认识到这些青砖是嘛个文物,反正那时满处都是,随手都可捡来。有时候坐在所城南门外双眼井井台上摔泥娃娃;有时候也敢在贞节牌坊下撒尿,不过这一举动如果叫所城老人看见了是要挨揍的。
- 超市|3月1日起,青岛这家超市将闭店,店方回应
- 藏品|《只此青绿》推出行业首款数字藏品纪念票
- 荠菜春笋|尝一口野菜,来一场舌尖上的踏青
- 九楼四塔八大寺|游丹青长卷 寻正定胜迹
- 青岛西海岸新区科协|西海岸新区启动碳达峰宣传活动计划在10个单位进行巡展
- 只此青绿|《只此青绿》推出行业首款数字藏品纪念票
- 秋菊|青未了‖咏菊
- 石碑|青未了|开山,祭奠年轻的诗魂
- 豆腐丁|青豆虾仁炒豆腐
- 牛筋牛肉|青椒炖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