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会|搭一方新舞台 道一番中国味

【青年聚焦·节日晚会新创意】
搭一方新舞台 道一番中国味
——节日晚会转型中的青年力量和创新表达
光明日报见习采访人员 王禹欣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李丹阳
今夜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以传统文化为浚源、将舞台艺术作萃集,在遏云响清、舞转回袖之间,为广大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盛宴。近两年来,各电视台及互联网平台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相继推出多种主题鲜明、特色各异的节日晚会。“刷屏”与“出圈”的背后,折射着节日晚会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形式,在策划理念、整体叙事上的逐渐转型。
去套路化、去流量化的积极尝试延展出更多维的创作空间,让晚会制作能够不囿于“庆祝节日”“文艺会演”的刻板定位,而是作为一场群众性文化实践,为“阐释好文化之美”这一宏大命题增添注脚。
在节日晚会惊喜频出的背后,年轻的创作力量不容忽视。一台节日晚会,如何立足传统融入现代元素,怎样在前沿技术的赋能下创新艺术表达,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其幕后青年主创团队正基于年轻态的视野、不落窠臼的思路、与时俱进的艺术审美,给出不同以往的理念和创意。
晚会|搭一方新舞台 道一番中国味
文章插图
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舞台剧照。受访者供图
1.从娱乐晚会到文化晚宴
在很多人印象里,节日晚会往往等同于歌舞小品和明星大腕的“拼盘”会演。但最近两年,我们观察到不少观众对此类晚会的审美疲劳越发明显了。频频“出圈”的,是非“晚会体”的晚会——内容上更突出文化内涵和思想性,编排上更突出统一连贯的主题,形式上更像一部完整的故事片,而非节目“串烧”。
2021年,在各大媒体平台频频刷屏、被网友称为“现象级”文化传播的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晚会,便是内容、形式都更偏向于“文化影片”的创新之作。
《七夕奇妙游》晚会,整个节目延续了河南卫视春晚的叙事脉络,以三位“唐宫小姐姐”夜游洛阳的视角展开。她们穿梭在盛唐时期的洛阳城,一路上“遇见”诸多历史人物和流行于当地的皮影戏、戏曲等传统文化载体,还参与了七夕乞巧等传统仪式。通过一个主线串起舞蹈《龙门金刚》、歌曲《给女孩》、戏曲《爱》、器乐演奏《破阵乐》和歌曲《为自己鼓掌》《夜空中最亮的星》,使一台晚会节目如同一部兼具故事性、文化性、观赏性的“影片”。
河南卫视相关主创人员曾透露,从春晚作品《唐宫夜宴》开始,同仁们都在思索,到底是什么让台里的节目得到这么多认同。多次复盘中,一个思路逐渐清晰起来——在深厚的传统文化中找到真正能引起共鸣的内容,并完全转变过去电视台做晚会的思维,做适合手机小屏传播的节目。
为什么让传统文化唱主角?在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晚会执行策划徐娜看来,文化有穿透古今、直抵人心的力量。同时,“传统文化与时代脉搏相贴合、与当代人的情绪产生共振,能迸发出深层的活力”。
晚会|搭一方新舞台 道一番中国味
文章插图
湖南卫视2021—2022跨年晚会舞台剧照。受访者供图
徐娜介绍,在晚会策划中,传统文化的绵延纵深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成为串联起系列晚会的整体“坐标系”的关键。坐标系的横轴望向历史,如《洛神水赋》的光影浮飞、《兰陵王入阵曲》的慷慨激越、《丽人行》的婉转雍容,历史故事与民间习俗经由传统乐器、古诗词的衬托呼应,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厚重与绚烂。坐标系的纵轴则照进未来,如《天地之中》让太极与航天科技交织成视觉奇景、《芙蓉池》令时光倒流,在洛阳应天门下踏歌起舞,以繁华笙歌还原盛唐之美。创意驱动、美学引领、科技赋能三大动能,推动着晚会的卷轴缓缓展开。
观众审美情趣的变迁,同样是推动晚会策划转型的重要力量。“广大观众一直在引领我们的脚步——他们的正向反馈,坚定了我们扎根黄河文化、打造文化精品的决心。在感应观众诉求、积极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共同描绘出传统节日晚会的‘美’。”徐娜说。
徐娜还告诉采访人员,即将到来的河南卫视虎年春晚,将通过演绎“年宇宙”概念,继续打造文化晚会品牌效应,他们正为此加紧筹备。与此同时,多家电视台、互联网平台也都有意在春节晚会上打出“文化牌”“历史牌”。从娱乐晚会到文化宴席,节日晚会“转型潮”已经到来。
2.“流量”正褪去,内容仍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