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青未了」王义尚|等到木棉花开的时候(纪实文学)( 二 )


稍停片刻,李红英心痛的盯着儿子,又继续嘱咐道:“人生在世孰能无过,妈知道你是一时糊涂才走到这一步。这不要紧,政府不是还给了咱改过自新的机会吗?只要你能好好改造,重新做人,还是妈的好儿子……”渐渐地,李红英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似有一种无言的疼痛在折磨着儿子的内心,他眼中也噙满了悔恨的泪水。“妈妈,我错怪您了,我一定配合政府好好改造……”说吧,收了物品,张启的身影缓慢的消失在李红英双目暗淡的视线里。
这次探监后,儿子的悔悟,更加坚定了母亲李红英对儿子那份不舍不弃的牵挂与信心,她感到只有付出了温馨的母爱,才能让儿子感受到亲情在向他召唤,去帮助儿子改造早获新生。她决定辞去教师的工作,离开家乡,千里迢迢到山东滕州陪儿子服刑。
母亲|「青未了」王义尚|等到木棉花开的时候(纪实文学)】她的义举令众乡亲们十分感动,都自觉送钱送物,以备其路上之用。临行前,丈夫张玉海与女儿张欣更是泣不成声。张玉海抹了一把红肿的眼说:“孩他妈,这回可苦了你啦,你一定得保重,我和女儿小欣在家等待着你们早日归来全家团圆……”
由于巨额赔偿,家产被掏空,李红英家经济陷入了极为困难的境地。为节省钱,她从吉安市出发,开始不舍得坐车,用了近一个星期,沿铁道线竟徒步行走了300多公里,双脚都磨出了血泡,才又改乘车于2001年初独自来到山东省滕州市郊,在郊区以每月60元的租金租了3间民房住下。因没有资金又不能做其它生意,她只得买了一架修鞋机,在离监狱不远的市郊摆了个修鞋的地摊,为的是能在此长期生活下来。一边修鞋,一边经常能去监狱探望儿子。让儿子更好地感受到母亲的挂念,更加激励儿子积极地配合改造。
多年来,李红英从事的是教育职业,对于修鞋这门手艺还从来没接触过,从江西到山东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活路一时很难拓展开。她便报名参加了为期两周的修鞋培训班,经过刻苦学习,便初步掌握了修鞋的技能。有道是“万事开头难”,初期修鞋时,当然是没少吃了苦头,比如钉钉子,一不小心锤子就砸在手指头上,钻心的疼,紫泡马上就起来;整鞋换底子必须十分细心,否则鞋底不是容易上偏就是歪扭,而招来顾客的嘲讽。但她全不在意,一直坚持边干边学,始终不离开鞋摊,这样修的次数多了,也就熟练了。每逢节假日,修鞋的人多,她只要往鞋摊前一坐,几个小时就甭想起来。一天下来,几个手指一度被绳子勒得个个都有血口子,白天倒不觉得疼,一到早上起床穿衣服时手都握不拢。时间久了,手上白花花脱了一层皮,起了老茧也就不疼了。
就这样,她在滕州一边修鞋,一边每个月都要去监狱探望一次儿子,并对儿子谎说自己在滕州找到一份比较不错的工作,给人家做家教,生活不错收入也高,让儿子安心改造,不用担心母亲的一切。每次来,她都给儿子张启买些好吃的和书籍,使儿子受到很大的精神鼓励与安慰。
并不是所有的辛勤付出,就能得到丰厚的回报,李红英摆地摊修鞋亦是如此。尽管她每日起早贪黑,一天修几十双鞋,但收入也并不算大,因为她修鞋收费标准比较低,一般大一点的毛病每双才收1至2元,若是小一点的毛病,只收一、两角钱或大多免费给人修理。即便如此,还不时招来个别人的刁难与意想不到的麻烦。有次一个男青年修好鞋后不但不给钱,还说修的不如意,口中不三不四还扬言要将修鞋机给砸坏。幸好这时有位爱写新闻报道的监狱干警来此修鞋,被其马上制止,后又认出了李红英是张启的母亲,他深受感动便给李红英拍了修鞋的照片,拿到监狱的宣传栏上作宣传。并同时找到张启谈话进行教育引导:“张启啊、张启,你母亲真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来滕州哪里是找到了工作,而是在市郊摆地摊修鞋,为的是陪伴你服刑,用人间的亲情和母爱,来唤起你早日对新生活的渴望。你一定要积极改造争取减刑,不然的话,将如何能对得起你这位挚爱的母亲……”
张启如梦初醒,终于明白了母亲不远千里迢迢离开家乡,来山东滕州的良苦用心,更进一步加深了对母亲李红英的理解和爱。
失足浪子悔人生
亲情,是人间最朴素、最自然,也是最原始的一种感情。也正是因其朴素自然,有人常以为它理所应当受之坦然。此时在张启的脑海中,他越来越感觉到他受之不那么坦然和理所应当了。他极力搜索着犯罪的前前后后,一种悔悟之情便油然而生。于是,他拿起笔又给母亲李红英写下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