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元|72岁老人用毕生收藏开起一座红色文化博物馆:五幅唐卡换来一面军旗,现已成镇馆之宝|百年百篇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秦怡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理想的丰碑。对王道元老人而言,这座丰碑叫做红色精神。
王道元今年72岁。年轻时,他曾在当时的四川省博物馆做过修建工人。他对历史文化收藏饶有兴趣,这其中,又以红色文化记忆物品为主。
或许是最初的热爱,或许是对先辈崇高精神的向往,从一枚徽章开始,王道元一点点丰富着他的藏品,大到珍贵的伟人雕像、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旗,小到一份报纸、一张票据……不知不觉中,他的藏品已是琳琅满目。近年来,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发挥这些藏品的作用、体现它们的意义,“让所有人都能参观,触摸历史的印迹,那才是对这些藏品最大的尊重。”王道元说。
为了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位于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的古城红色文化博物馆于2020年开始创办,2021年正式落成。该博物馆以“铭记红色历史,活化红色文物,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为建馆宗旨,馆内藏有红色书籍5000余册、红色报刊20000余份、红色宣传艺术品10000余份、军械武器收藏品1000余件、民俗风物10000余件等,这些馆藏大多来自馆长王道元的收藏。
王道元说,希望古城红色文化博物馆能够厚植广大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让红色基因深入骨髓、让革命传统薪火代代传承。
王道元|72岁老人用毕生收藏开起一座红色文化博物馆:五幅唐卡换来一面军旗,现已成镇馆之宝|百年百篇
文章插图

馆藏丰富
让游客重温革命先辈走过的路
在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古城红色文化博物馆是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古城环境幽雅,游客来到这里,收获的是一份舒适与闲暇。穿过古城的主干道,往巷子更深处走去,便是古城红色文化博物馆了——与外面不同的是,这里充满了历史感和庄严感。
王道元|72岁老人用毕生收藏开起一座红色文化博物馆:五幅唐卡换来一面军旗,现已成镇馆之宝|百年百篇】博物馆红色的大门前,屹立着一座毛主席的雕像。跨入大门,便正式开启了红色文化旅程。在这座博物馆里,游客可以参观红色文物,铭记红色历史。
王道元|72岁老人用毕生收藏开起一座红色文化博物馆:五幅唐卡换来一面军旗,现已成镇馆之宝|百年百篇
文章插图
博物馆面积10000余平方米,馆内藏有红色书籍5000余册、红色报刊20000余份、红色宣传艺术品10000余份、军械武器收藏品1000余件、民俗风物10000余件等,馆内设有红军长征纪念厅、焦裕禄和雷锋厅、抗美援朝厅等,也有反映当地特色的四川厅、非物质文化厅和古蜀农耕文化厅等。在大大小小数十个展厅中,参观者可以重温革命先烈们走过的路,也可以了解各种民俗文化。
这些馆藏,大多来自王道元多年的积攒。年少时,王道元曾任宣传队报幕员,对红色文化耳濡目染。他深深感到,运用好红色资源,对于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至关重要,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创新方式也是十分重要。
王道元|72岁老人用毕生收藏开起一座红色文化博物馆:五幅唐卡换来一面军旗,现已成镇馆之宝|百年百篇
文章插图
“如此多的藏品,少不了其他藏友的帮助。”王道元告诉采访人员,当设立一座博物馆的想法传开以后,各地的藏友奔赴而来,捐赠藏品,让馆藏更加丰富。
开馆以来,古城红色文化博物馆已成为成都市郫都区退役军人思想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四川红色文化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透过这些藏品,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底蕴,也让红色文化教育拥有更详实的历史素材。”王道元说,希望每一位来这里参观的人都能够看得清、听得懂、记得住、有收获。
王道元|72岁老人用毕生收藏开起一座红色文化博物馆:五幅唐卡换来一面军旗,现已成镇馆之宝|百年百篇
文章插图
“进京赶考”
伟人铜像
重现重要事件——“进京赶考”
进入展馆,四座伟人铜像映入眼帘,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铜像讲述了党史上著名的“进京赶考”——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结束,华东、华北和东北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使解放区面积和人口陡然增多,中央管理机构需要扩大,搬迁到大城市办公已成必要。于是在北平和平解放之后,中央机关的搬迁问题立即提到议事日程。根据各方意见提议,中共中央和军委机关定在开完七届二中全会后迁往北平。中央机关从农村搬到城市,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