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突然腹痛,要小心死亡率很高的——“缺血性肠病”
文章插图
患者王女士 , 76岁 , 既往高血压、房颤病史10年 。
6天前出现大便次数增多 , 初为褐色半不成形便 , 后为稀水便 , 由最初每日3-4次 , 发展到每日可多达6-7次 , 起初以为吃坏了东西 , 只口服氟哌酸、蒙脱石散等药物 , 大便次数较前减少 , 便放下心来 。
但2天前突然出现阵发性脐周绞痛 , 后排鲜红色血便5次 , 并伴有乏力、口干、轻度恶心 , 马上就来到我院消化内科就诊 。
文章插图
治疗前
文章插图
【老年人突然腹痛,要小心死亡率很高的——“缺血性肠病”】治疗后
消化内科医生详细询问病情后 , 初步考虑“缺血性肠病” , 建议王女士住院行肠镜检查明确诊断 。
王女士住院后肠镜检查结果回报:
距肛门口18-40cm可见环形片状粘膜红肿、充血、糜烂 , 局部多发溃疡 , 覆白色粘液 , 血管网纹模糊;
进镜30-40cm可见肠腔环周水肿 , 肠腔狭窄 , 并见局部粘膜苍白、青紫;
最后确诊:缺血性肠病 。
经过消化科医护的精准治疗和精心护理 , 2周后复查肠镜回报:结肠缺血水肿较前减轻 , 出院1月后再复查肠镜提示未发现异常 。
其实临床上像王女士这种 , 患有缺血性肠病的患者并不少见 。
缺血性肠病缺血性肠病是因肠壁缺血、乏氧 , 最终发生梗死的疾病 。 多见于老年人 , 尤其有糖尿病、高血压、患动脉硬化、房颤病史的患者 , 病变多以结肠脾曲为中心呈节段性发生 。
文章插图
缺血性肠病的发病部位
造成结肠缺血的直接原因多为肠系膜动、静脉 , 特别是肠系膜上动脉因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引起的血管闭塞及狭窄 。
心力衰竭、休克引起血压降低 , 肠局部供血不足也可成为发病原因 。
主要表现就是突然起病 , 以急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血 , 血便以鲜血便为主 , 有时也可以是果酱样或黑便 , 严重的还可能发生肠梗阻、坏死、穿孔及腹膜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
可分为急性肠系膜缺血(AMI)、慢性肠系膜缺血(CMI)、和缺血性结肠炎(IC)三种 , 由于AMI虽然发病率低 , 但是死亡率很高 , 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
文章插图
病因静息状态下胃肠道动脉血流量占心排血量的10% , 而运动或进餐后消化道血流量变化较大 。 引起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局部血管病变、血流量不足或血液的高凝状态 。
危险因素主要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动脉血栓形成、机械性肠梗阻等 。
医源性因素有动脉瘤切除术、主动脉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肠切除术、肠镜、钡灌肠、妇科手术等;
药物因素有可卡因、 达那唑、地高辛、雌激素、苯异丙胺、利尿剂、非甾体 抗炎药等 , 均可导致老年人缺血性肠病发生 。
检查和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特殊检查(CT、结肠镜等)、鉴别诊断 。
有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等基础病变的老年患者 , 一旦出现腹痛持续>2h , 尤其是症状与体征不相称 , 即应考虑本病 , 争取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
文章插图
1、首选结肠镜检查:
争取在72小时内完成 , 重点是左半结肠 。 急性期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浅表溃疡及血管网消失 , 不过这些改变并无特殊性 , 如果病理活检发现纤维素血栓和含铁血黄素 , 则是诊断的根据 。
- 看惯女星穿礼服,露腰秀美腿,突然见她们生活装还有些许不适应
- 老年人爱吃的4种肉,容易被“造假”,添加剂多,少吃,更健康
- 这4种常见肾脏损害,老年人尤其要小心
- 口腔|数字化种植,重拾美丽自信|口腔健康周周谈:种植牙只是老年人的专属?
- 活动|老年人易跌倒,可能是因认知衰弱导致
- 25岁年轻小伙,常喝饮料突然死亡!医生:这3种危害,实难承受
- 饮食|被老人们误解了的清淡饮食
- 老年人膝盖“老化”,这4件事易增加膝盖负担,50岁后尽量少做
- 冬季心梗高发,中老年人牢记这4点,预防心梗,平安过冬
- 男子腹痛4个月后取出6厘米牙签,医生:这个习惯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