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煎饼|青未了|布鞋校长(原创)


地瓜煎饼|青未了|布鞋校长(原创)
文章插图
中华大地,是培养厚道的热土。山东人民,是崇尚情义的英雄。无数齐鲁儿女,在平凡中歌唱,绽放出一朵朵伟大的音符。不信,请看一看李振华校长的布鞋吧!
李振华校长,原本是江苏南京人。1953年,他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在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的革命故事的指引下,在沂蒙精神的召唤下,李校长来到了沂蒙山区,承担起了知识育人的神圣使命。在他看来,当时的沂蒙山区,就是“革命最艰苦的地方”,就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地瓜煎饼|青未了|布鞋校长(原创)】当时的沂蒙山区有多穷,这是现在在温室里吹空调的孩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教室的窗户上没有玻璃,门掉了半个。课桌是块大石头,板凳是块小石头。夜里,还能听到狼崽子嗷嗷嗷地叫娘的声音。那声音,我估计能够吓死一个胆小鬼。但李校长是爱神,他的心不是用胆小如鼠做成的。
当时的沂蒙山水,经济贫穷,知识也匮乏。树叶和糠混合成的地瓜煎饼,还有那难以下咽的黑窝头,简直是炼狱般的生活。好在,李校长有吃苦耐劳的超级本领。几天下来,李校长饿得连回家的腿都迈不开了。干脆,他就死了那条打道回府的心。毕竟知难而退,不是李校长骨子里的风格。“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才是李校长的光辉写照。
李校长当年是来支教的,有些人却以为是来镀金的。这里土得掉渣,穷得叮当响,哪里有什么金可镀呀?他是来送文化的。当时的老百姓虽然艰苦,但是也愿意把舍不得吃的鸡蛋送到李校长的双手里。这里的大娘,就像他的慈祥的老母亲,不求让他吃好,穿好,只求想尽一份善心,让他吃得更饱一些,穿得再暖一些。人心都是肉长的,在伟大的沂蒙精神和淳朴的乡情的感化下,李校长“吃下秤砣——铁了心”,不走了!他要在这里,以一双布鞋的打扮,站稳脚跟,扎下深根。李校长曾经感激地说过:“老百姓像当年支援前线一样关爱着我!”在爱的呵护下,李校长像一束奇异的光,照亮了山区里的成千上万个孩子求知若渴的眼神。
地瓜煎饼|青未了|布鞋校长(原创)
文章插图
沂蒙山区的苦,不仅来自于生活,还有工作层面的。譬如没有教具,他就自己制作。毁坏的篮球,获得了新生,可以用来做地球仪。旧报纸,是破篮球的得力助手。它们一拍即合,成就了一项“小发明”。
学生生病了,李校长就把学生背下山去。在我看来,李校长的脊梁也是一座大山。在他的背上,可以安放许多茁壮成长的小树。白天上课,晚上给学生补课,一来一回,李校长需要走五六公里的山路。1965年买的一块中山牌手表,他一戴就是五十多年。他不是山中的游子,而是山中的师魂。
在知识扶贫的教育战线上,李校长已走了68年的奋斗之路,今后还要继续勇敢地走下去。最初,每个月,他固定地拿出1/4的工资来资助团难学生。1997年,退休以后,李校长仅留下500元的生活费,其余的全部捐献。目前,他总共捐款136万元,资助了2300多个困难学生。李校长不是富翁,他甘守清贫。李校长就是富翁,他慷慨解囊,热血无悔。至今,那双沧桑的布鞋,依然行走在充满感动与爱的大山上。人间还有多少这样的李校长?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被他资助过的学生,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光。
地瓜煎饼|青未了|布鞋校长(原创)
文章插图
一双布鞋勒紧裤腰带,让自己过苦日子,只为让更多的人过上甜日子。要知道,李校长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凭借这样的物质条件,他完全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可是他却选择了吃苦,至今香烟不会吸,美酒不会喝,连茶叶都舍不得泡。他喝的,始终是清澈的白开水。他吃的是朴素的萝卜条。一双布鞋,穿了两三年,断了底,他就到大街上找鞋个匠打上车皮带继续穿。所以,一双断了底的白底黑面千层布鞋,才是他的最有杀伤力的武装。谁说那些穿得光鲜亮丽的小伙子,才是帅哥?我说,舍己为人的李校长,才是真正的男神。他那吃糠咽菜的苦涩,深深地懂得为他人谋幸福的真谛。
李校长是勤俭节约的楷模,对自己吝啬,对他人慷慨。是的,他把国务院津贴也捐献了出去。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的风采啊!他苦在千军万马的前面。苦就是他的引以为豪的营养,甜才是他奉献出去的全部希望。有人不免要问,李校长是怎样炼成的?就像他的姓氏一样,他愿桃李满天下。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以兴华为己任。这次第,怎一个“振”字了得!教育战线,需要千千万万个李校长这样的最美教师。党的队伍,也需要千千万万个李校长这样的得力干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