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届中国戏曲音乐学术论坛”在沈阳音乐学院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沈阳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戏曲音乐学会联合主办,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文章插图
首届中国戏曲音乐学术论坛现场 摄影/韩鹏
沈阳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董亲学、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中国音乐学院原院长赵塔里木、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长谢振强出席开幕式。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梁海燕、沈阳戏曲剧院原院长徐培成、中国艺术报采访人员等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媒体,沈阳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李松、张刚、海震、路应昆、江帆及相关教学单位教师,相关职能教辅部门负责人和学生代表7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开幕式由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冯志莲主持。
董亲学在开幕式上致辞。他首先代表学院向线上线下参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他强调,“要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戏曲是最具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的艺术瑰宝之一,传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沈阳音乐学院作为鲁艺精神的继承者,始终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注重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探寻中国戏曲音乐文化的精髓。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加强顶层设计,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工作加以谋划。此次论坛旨在戏曲音乐人才培养、艺术创作、舞台实践、理论研究方面,发挥推动与引领作用。
文章插图
沈阳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董亲学致辞
主办单位领导尹晓东、谢振强分别致辞。尹晓东高度肯定了举办此次论坛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既是戏曲音乐理论研究成果的交融互鉴,也是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具体体现,期待大家在戏曲音乐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为构建中国戏曲音乐学术体系贡献力量。谢振强赞赏此次论坛的议题,既有学理高度又有践行意义,彰显了沈阳音乐学院在办学理念及学科建设方面的深思远虑与高瞻远瞩。
特邀嘉宾赵塔里木致辞。他指出,作为一所传承着红色基因的高等艺术院校,沈阳音乐学院始终将中国戏曲音乐作为其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如延安鲁艺时期安波的《秦腔音乐》,在中国戏曲音乐理论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近年来,又建立了戏曲曲艺音乐研究所,延揽高端人才,关注前沿课题,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可谓初心不变,值得称赞。
徐培成是首批国家一级演员,从艺60多年的老艺术家,在中国戏曲领域享有很高声誉。他历数沈音从鲁艺老一辈到建国后艺术家创作的经典戏曲音乐作品,认为沈音在全国音乐教育界具有重大影响力,为新中国培养了众多知名艺术家,是真正的艺术家摇篮。他强调,沈音成立中国戏曲曲艺音乐研究所,聘请著名专家致力于培养戏曲音乐理论研究人才,这在全国音乐院校中实属开先河之举,填补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中缺失戏曲曲艺音乐空白,必将成为中国培养高端戏曲曲艺研究人才、深化中国戏曲音乐研究的学术高地。
本次学术论坛由五场学术单元组成,各单元含专题发言及学术评议两个部分,学者们主要聚焦于戏曲音乐话语体系建构、戏曲音乐方法论研究等议题展开讨论。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中国戏曲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上海音乐学院、天津艺术研究所、山东艺术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和沈阳音乐学院等单位的孔培培、朱飞跃、陈钧、施德玉、王宇琪、袁环、张玄、陈晓娟、白宁等28位学者提交论文参加了论坛。与会学者立足于学术研究发展的“现在时”,对新世纪、新时期语境中的中国传统戏曲音乐话语体系的构建理念与途径展开阐述;将研究视域投射至戏曲音乐方法论以及剧种研究等多维视角,围绕着戏曲音乐理论内涵的拓展、研究理念的更新,展开了充分的研讨,使论坛呈现出多元的学术视角和活跃的思想碰撞。
文章插图
线上合影
沈阳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张刚的发言《戏曲音乐的线性思维与多声性形态研究》,在肯定戏曲音乐线性思维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多声现象普遍存在,并以事实和大量的实例为这一观点立论正名。海震的发言《论戏曲音乐理论话语的演变及体系建构》,对历史上多部重要著述和名家观点中体现的戏曲音乐话语体系要素及术语,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路应昆的发言《曲腔之“群”与戏曲音乐的种类划分》,以曲腔类剧种为特定的对象,提出了其音乐“群”的概念。
- 中国人|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七:杨庆中:包容如何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 辛丽丽: 中国式的浪漫给了我无尽的灵感和震撼|名家谈开幕式 | 开幕式
- 座谈会|《陈家镛传》北京首发 纪念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诞辰百年
- 中国艺术|新文化地标展现中华瑰宝魅力
- 鉴赏|首届中国体育艺术作品创作与鉴赏研讨会举办
- 赏花|花开四川丨四川蓬溪首届油菜花赏花月活动3月3日开幕
- 舌尖上的中国|人老了才知道,不管多穷,也别端这三种碗
- 中国将在非开展“百企千村”活动
- 数字|中国首个中医药古籍IP数字藏品《本草纲目》金陵本发布
- 快时代里的“慢美学”,二十四节气藏着中国智慧|文化时评 | 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