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不悔入沙海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群像( 三 )

  去伊朗、去阿富汗、去吉尔吉斯……敦煌研究院的学者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 来自美国、日本等国的研究人员紮根敦煌 , 循着古老壁画探寻文明交流的印记 。

  2019年11月 , 我国首个有关文物保护的多场耦合实验室在敦煌研究院竣工 , 长时间降雨、降雪、刮风等自然条件得以在实验室类比 。 “文物保护进入深水区 , 要攻关的都是难解决的问题 , 研究要向纵深方向去 。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郭青林说 。

  敦煌也在变得年轻可爱 。 新一代莫高窟人携手科技企业 , 让敦煌文化以流行音乐、游戏、漫画等形态“飞入寻常百姓家” 。

  干了20多年讲解工作 ,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党支部书记宋淑霞“转换赛道”设计起研学课程 。 “孩子们穿上仿唐代半臂襦裙 , 走进壁画修复现场 , 深度感知莫高窟 。 希望敦煌的种子能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 ”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说 , 回顾研究院70余载历程 , 发展的根本在一个“人”字 。 前辈奠基、大家关注、一代代人甘坐冷板凳 , 敦煌文化的保护、研究、弘扬工作才得以步步向前 。 愿更多高端人才走进莫高窟 , 在千年敦煌找寻新天地 。 (新华社记者张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