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法入题,《妙墨中国心》既讲述书法作品背后的人文故事,也有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传承。
作者:任何
在寻墨团一同挥毫写下对2022年的期许后,浙江卫视《妙墨中国心》迎来收官。节目将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和书法作品背后的人文故事巧妙结合,取得不俗的传播影响力。
节目播出后,得到了人民网、新华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发文肯定,也获得了业界与观众好评,全网热搜上榜69次,相关话题阅读量超5.6亿,短视频播放量超1.8亿,豆瓣评分7.6。
在1月13日举行的《妙墨中国心》研讨会上,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葛学斌表示,此次研讨会讨论的不仅是一档节目,也是背后对中国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的重视和关注,“节目的播出发挥了主流媒体通过视频讲故事的优势,彰显了书法艺术内在的魅力,是浙江广电集团积极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的新典型”。
浙江广电集团党委书记、总裁朱重烈表示,“凭借创新的节目形式、富有深度的节目内容以及‘高而不冷’的文化立意,《妙墨中国心》为电视文化节目的创新作出了积极的尝试”。
文章插图
创新视听表达,呈现传统之美
行、草、篆、隶、楷,节目以书法艺术五大书体为切入口,锚定笔锋之下的妙墨故事,在内容表达方面有妙笔、有墨韵。
“妙笔”之处体现在形式方面的创新。
在收官的“特别篇”中,为介绍“飞白书”“瘦金体”“鸟虫书”“六分半书”等小众书体,节目采取了“开盲盒”方式,有趣又新潮。其他期节目中,创作团队设置了结合音乐、舞蹈、戏曲、动画等跨艺术门类展现书法的环节,有时“足以极视听之娱”,有时“亦足以畅叙幽情”。
比如演员吴樾用一段话剧独白呈现了“平原太守何许人也,竟能若是”的颜真卿和他满腔悲愤所书的《祭侄文稿》、歌手于湉用摇滚乐歌曲融合演绎“草圣”张旭的豪放姿态……
文章插图
电视里讲书法,容易曲高和寡。为消解这个难题,《妙墨中国心》在设计上展现出强互动属性,通过“妙墨赏习屋”、寻墨人、守墨人、解墨人等设计,寻找书法艺术与当下连结、与年轻人沟通的方式。
第三期节目播出后,杭州西湖边的“妙墨赏习屋”举办书法作品线下展,展出众多书法名家及嘉宾创作的书法作品,“妙墨赏习屋”打通线上线下,联动室内室外,成为书法爱好者的重要打卡地;演播厅内,节目邀请书法名师名家、人文历史学家、爱好书法的影视演员等组成“解墨团”,将书法背后的审美价值、人文价值、历史价值娓娓道来。
文章插图
《妙墨中国心》还举办了“书写中国心”的网上征集活动,并推出了周边产品墨咖,走出大屏外让书法与观众搭建了交流通道。
研讨会上,主办单位之一的浙江省文联代表、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余旭红表示,《妙墨中国心》的实践表明优质传播资源和文艺资源的强强联合大有可为,“节目为更多文艺样式、文艺元素的电视呈现展现了可能,启发了传统艺术样式汲取当代艺术有益成果的新思维”。
文章插图
“妙笔”之下,核为“墨韵”。节目通过对书法中蕴含美学价值的阐释,强化书法美育培养。
首期节目中,“妙墨赏习屋”中就几幅行书作品进行了一次喜好度测试,“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鲜有人“投票”。在解墨人对作品背后家国之变、颜氏家风的解析下,观众能从涂抹痕迹和看似杂乱笔锋感受到书者的家国情怀……
浙江卫视副总监周冬梅表示,节目把握住了“多维人物视角打破圈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多元艺术融合化静为动,知识性观赏性并行”等特点,最终呈现了“书为心画”的力量,展现出浙江深厚浓郁的文化氛围。
文章插图
“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笔落纸上,即入法中。”通过展现行书之流畅、草书之洒脱、篆书之遒劲、隶书之秀丽、楷书之周正,节目完成对书法作品背后人文厚度的探寻,也延伸出了“书法美育”“书法审美”“书法传承”的探讨。
【 中国传统文化|广电时评:研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也传承
- 中国人|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七:杨庆中:包容如何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 辛丽丽: 中国式的浪漫给了我无尽的灵感和震撼|名家谈开幕式 | 开幕式
- 座谈会|《陈家镛传》北京首发 纪念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诞辰百年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中国艺术|新文化地标展现中华瑰宝魅力
- 鉴赏|首届中国体育艺术作品创作与鉴赏研讨会举办
- 舌尖上的中国|人老了才知道,不管多穷,也别端这三种碗
- 中国将在非开展“百企千村”活动
- 数字|中国首个中医药古籍IP数字藏品《本草纲目》金陵本发布
- 快时代里的“慢美学”,二十四节气藏着中国智慧|文化时评 | 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