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张志和的《渔歌子》是唐朝最有名的词作之一,这首词对于宋人影响很大,被不少词人化用改编。
其中就包括苏轼、黄庭坚二人,他们还相互揶揄彼此作品中的瑕疵。
一、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边(集作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春江(一作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这首诗的第一句,有西塞山前和西塞山边两个版本。根据后来宋人化用的词作来看,似乎西塞山边更为多见。
最后一句,斜风细雨多于春江细雨。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十六岁时,张志和明经及第。虽然明经比进士简单一些,但是十六岁也是少年成名了。
张志和受到太子李亨的欣赏,志和这个名字就是李亨给他起的。755年,安史之乱以后,唐玄宗奔蜀,张志和跟随李亨去了灵武,李亨就是不久之后登基的唐肃宗。
张志和与舅舅李泌受到了唐肃宗重用,不久被任职金吾卫大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成了三品大员。
至德三年乾元元年(758年),张志和以"亲丧"为由辞官归乡,唐肃宗赏赐财物与奴婢,希望他守孝三年后仍旧回来效力朝廷。但是张志和从此隐居不仕,大历九年(774年)冬十二月,张志和在湖州酒醉溺水而逝,年四十二岁。
《渔歌子》又名《渔父词》,就是张志和隐居期间的作品。这首词对于后世词人影响很大,在晚唐五代时期,就有不少仿作。到了宋朝,更是都得到了苏轼黄庭坚等人的青睐。
文章插图
二、苏轼浣溪沙 苏轼曾经把张志和的这首词,分别隐括为浣溪沙和鹧鸪天。
《浣溪沙 》词云: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苏轼说,张志和的“渔父词极清丽, 恨其曲度不传, 故加数语, 令以浣溪沙歌之”。可知到了宋朝,渔父词的曲谱就失传了。所以苏轼改为浣溪沙,可令时人歌唱。
对于这首词,黄庭坚击节赞赏,说词写得不错,就是有一点瑕疵,第二句和第三句重复用了两个“花”字。
苏轼化用渔父词的作品不仅只有这一首,不过这首不仅是化用而是隐括。
刘熙载《艺概》卷四中提到,还有一首鹧鸪天: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风流千古。东坡尝以其成句用入《鹧鸪天》,又用于《浣溪沙》,然其所足成之句,犹未若原词之妙通造化也。黄山谷尝以其词增为《浣溪沙》,且诵之有矜色焉。
刘熙载批评说,苏轼改编后,没有原作自然神妙。化用前人为己用,能够超越前作并不容易,即使是苏轼也同样如此。
查苏轼传下来的鹧鸪天,没有刘熙载提到的这首,可能已经失传了。
文章插图
三、黄庭坚鹧鸪天、浣溪沙苏门学士黄庭坚,倒是有一首《鹧鸪天》化用了张志和的渔父词,不过加了张志和哥哥劝其出山的内容: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人间底是无波处,一日风波十二时。
黄庭坚在序言中写道:
表弟李如篪云:“玄真子渔父语,以鹧鸪天歌之,极入律,但少数句耳。”因以玄真子遗事足之。宪宗时,画玄真子像,访之江湖,不可得,因令集其歌诗上之。玄真之兄松龄,惧玄真放浪而不返也,和答其渔父云:“乐在风波.......。”此余续成之意也。
张志和的哥哥叫张松龄,他担心弟弟寄情山水不肯出山做官,所以也填词劝导:
乐在风波钓是闲。草堂松桂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张松龄说,江湖风浪大,不如回来做官。黄庭坚替张志和回答,江湖上有风波,人世间更有风波。不仅有,而且每时每刻都有,还不如归隐江湖开心快活呢。
黄庭坚还有一首《浣溪沙》写渔父:
新妇滩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沈钩。
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吹雨转船头。
苏轼见到这首词后,开玩笑说,你笔下的渔夫有点不正经呀,才出了新妇滩,又去了女儿浦:
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志和得无一浪子渔父耶!(叶梦得《岩下放言》)
新妇矶、女儿浦句出唐朝诗人顾况的《渔父引》:
新妇矶边月明。女儿浦口潮平。沙头鹭宿鱼惊。
黄庭坚各取一半,组合成篇。
- 竟敢在校园周边售卖这种“香烟”,厦门一文具店被查
- 延津|人间烟火气 就在我家乡的旁边
- 就业|东西协作“送岗下乡”到马边
- 连队|边防菜谱“解锁”家乡味道
- 回家吃饭|新食尚,从身边做起
- 北京商报|直播卖酒路子太野:299元卖茅台,擦边酒勾兑酒泛滥
- 海边——石
- 炮仗|边看边聊|周华诚:春联
- 党恩|曲阜:评选“百姓名嘴” 讲好身边故事
- 自行车|【浙边达人秀】湖州德清101岁老人花式秀运动舞剑骑车玩双杠样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