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画家王维

不知道你记不记得王维的这首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小时候学到这首诗的时候不太懂,明明鸟一有风吹草动便会惊得飞走,为什么这首诗里却说“人来鸟不惊”?后来才知道这是“画”,再后来才知道王维不仅诗写得好,画也是相当的出名的。
下幅画请横过来观看:
《辋川图》宋 郭忠恕
郭忠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画家王维
文章插图
《辋川图》局部1
郭忠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画家王维
文章插图
《辋川图》局部2
王维的《辋川图》,专家根据各种史料记载认为:最初可能是绢本,后来才画在清源寺的墙壁上,早已经失传已久。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后人根据石刻等各种记载而创作的摹本。
这里介绍的长卷《辋川图》是五代末北宋初期的画家郭忠恕临摹的。画面描绘了王维晚年的居住地--蓝田辋川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诗情画意、悠闲飘逸的隐居生活。
《辋川图》的思路犹如开闸的洪水,洋洋洒洒,一泻千里,画面中不仅描绘了山峦叠嶂、丛林河流、青松翠竹,移形换影:也包含了“山庄”、“鹿寨”、“院落”等等地方;构图方式互相呼应 ,中间疏朗,两边相对密集一些;两边以山峦始终 ,中间加以小桥、房舍、人物、河流、各种动物等等,以此来表达画家隐逸生活的恬淡舒适。这幅画现在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郭忠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画家王维】《辋川图》局部2是最接近王维的《辋川图》流传下来的唯一的一部分,绢本设色画,描绘了群山环抱之中的别墅,端庄雅致,透露着祥和安宁。目前《辋川图》局部2收藏在日本的圣福寺。
《辋川图》局部2采用散点透视法,整个画面层次分明,别墅后面背靠着群山,一层比一层高一点的房屋呈现在眼前,最前面是一望无垠的水面,水面上小舟在悠哉悠哉地飘荡,很好地表现了悠然出尘的意境之美;山石以及树木的用笔苍劲有力,小舟、人物以及楼阁的用笔工整细致,把山的巍峨、树的挺拔、小舟以及人物的悠闲、楼阁的精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设色凝重亮丽,画家根据不同的物象施以不同的墨笔,尤其是用石青和石绿来表达山石接受光照的地方,使整个画面顿时光彩照人,同时,也表达了画家对超尘脱俗、恬淡宁静的生活的热爱。
这幅《伏生授经图》,绢本设色,描绘了秦朝的伏生在向晁错传授《尚书》时的一幅人物肖像画。这时候的伏生已经年老,头发和胡须已经花白,面部肌肉也已经松弛,而且皱纹也不少, 他坐在蒲团上,两只手臂伏在案几上,一手拿着《尚书》,另一只手在翻着书页,若有所思的样子。这幅画现在收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伏生授经图》的用笔相当精细,伏生的头发、胡须以及衣服的纹饰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整幅画设色清淡雅致,很好地表现了伏生专心致志地授经场面。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尚书》这本书,完全得益于伏生。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伏生冒着生命危险藏了一本《尚书》。这件事被后来的汉文帝知道了,便派晁错去向伏生请教;当时的伏生已经年迈,而且有点口齿不清了,他的话只有他的女儿羲娥才能听懂,于是伏生说一句,羲娥转达一下,晁错记下来,才有了今天的《尚书》。
读王维的诗,总有一副画会自动在脑海里生成;看王维的画,又总会莫名其妙地想起一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或许只有王维才能做到吧。
(文/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