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山魂海韵中的盐城史诗( 二 )


新大堤长45公里,高3米,土方量逾200余万,开支法币51.69万。翌年,百万公债全部由政府兑回。阜宁人民称大堤为“宋公堤”并立碑纪功。苏北沿海风靡一首民谣:“由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到阜东。从此不闻冲家祸,每闻潮声想宋公。”杨芷江赋诗赞曰:“范公已往宋公继,拜罢先贤拜后贤。”新中国成立后,宋乃德任轻工业部副部长等职。
千年三堤,民心镜鉴!沧海桑田,杳无踪迹的韩小堤早已沦为历史笑柄;无字丰碑范公堤,随着泥沙入海新大陆延伸东距黄海70多公里,从盐城市区穿城而过融入江苏沿海交通大动脉;而捍海80年的宋公堤,则与珍藏于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的宋公碑一道,成为成风化人的生动教材。
盐城本无山,两千多忠骸筑起的“五条岭”,使盐阜大地高峰巍峨
盐城史称盐阜平原。名“盐”缘于“环城皆盐场”,曰“阜”则因地广无石。全市海拔地势高处仅4~6米,低洼处在2米以下。然而,这座全国唯一没有山的地级市,却因当年一场感天动地的牺牲而高峰巍峨。
1947年12月下旬,国民党军整编第4师、第21师、第51师各一部13000多人,从东台北犯盐城。12月26日,华野第11纵队、第12纵队所属6个团,会同当地武装,在盐城东南伍佑、便仓一带通榆路沿线展开盐(城)南阻击战。
那一仗打得太惨烈。“枪炮声比过年的鞭炮声还密集,来回蹿的火球把天都烧红了……”紧傍战场的伍佑区袁坎乡港南村(今以两烈士名字改称步凤镇庆元村),村民程步英当年这样描述那场持续了4天4夜的战斗。
元旦过后,104团5连指导员何赋硕和保卫干事叶开渠,带人协助地方掩埋烈士。港南村前盐碱地上,民工们开挖长40多米、宽3米、深1.5米的沟。开始并不知道要挖几条沟。当人们看到那条唤作便仓港的小河里,十几条小船载着烈士遗体鱼贯而来,抬下的遗体排成长龙时,心不禁颤抖起来:这都是些十八九、二十郎当岁的孩子啊,几天前,他们还在村里给百姓挑水,那天连队开饭,前头的兵刚端起碗,后头的还在排队打饭,接到紧急增援令,他们连饭都没顾上吃就上去了……从古到今,庄稼人何曾见过这样悲壮的牺牲!
一条沟,两条沟,三条沟……钁头挥落了满月,铁锹唤醒了黎明。接连两天,庆元村42岁的汉子卞德容,始终勾着头吭哧吭哧在挖土。第三天天放亮时,他看见已开始挖第五条沟,刚强的汉子再也压不住心中的悲痛,竟然一下子哭出了声。
卞德荣媳妇程步英来送饭,领着8岁的儿子卞华数烈士遗体,可数来数去总也数不清。忽听人揪心说:都过两千了……程步英抹泪叮嘱孩子,可别忘了这些为穷人而死的兵啊!
盐东县民政科长高监安慰民工,这一仗,华野子弟兵虽然牺牲很大,但国民党军“黄瓜打驴——去了一半”,被消灭了7000多人,光被解放军活捉的俘虏就有3000多人……
仓促准备的棺材用完后,就用白布裹尸,白布将罄,只得把烈士遗体摆在铺着芦席的沟底,覆上白布再摆一层遗体……每条沟都叠放了5层。掩埋好烈士,民工们望着荒野隆起5条一米多高的土岭,一个个都惊呆了。
“五条岭!”不知谁小声喊着,但在场的人都听见了。
盐之南,国有殇。五条岭,这个用烈士忠骨铸造的新地标,和着人们的泪水走进历史,很快传遍十里八乡。正值解放战争战略转折关键时刻,华野2000多将士用生命换来的沉甸甸的胜利,在使历史天平向人民倾斜时,显示出特有的分量。后来,细心的盐城人发现,关于盐(城)南阻击战的记载,出现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
黄克诚|山魂海韵中的盐城史诗
黄克诚|山魂海韵中的盐城史诗
文章插图
江苏盐城五条岭烈士陵园,近3000名英烈长眠于此。图为2021年3月25日,守墓人卞康全在墓碑前维护整理。新华社发
五条岭上的青草72岁荣枯,庆元村卞德荣3代守望墓园风雨无阻。神圣的接力总是两代人压茬进行,不是为了体验双人双岗的仪式感,而是为了世代传承、永不忘记。烈士入土翌年开春,冰融雪化的五条岭淌出殷红的血,此后叠躯而葬的坟墓相继塌陷,露出了白骨。卞氏父子整修10年,墓廓才稳定下来。卞德荣1961年辞世时,指指陪伴半生的五条岭叮嘱儿子卞华:“别忘了他们……”卞华用力点头,从父亲手中接过了领头守墓的责任。晨曦暮晓,他常带儿子卞康全修墓,按当地风俗安放土制“纱帽”,瞅见不吉利的杂草就连根拔掉。墓园驻留,爷俩总是引颈四顾,似乎在等待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