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榆生先生《词学十讲》中,引用明人王骥德《方诸馆曲律》一段话:
四声者,平、上、去、入也。平谓之平,上、去、入总谓之仄。曲有宜于平者,而平有阴、阳;有宜于仄者,而仄有上、去、入。乖其法,则曰拗嗓。 《曲律》卷二《论平仄》
1、平声辨阴阳
阴平阳平,类似今天的一声与二声,如天、田。朱庸斋先生在《分春馆词话》中举例说的:
五字句大抵如五言诗,纵有拗句,更换平仄即可。至五平句如《寿楼春》之起句,“裁春衫寻芳”(史达祖),当以阴阳相间调剂之。《分春馆词话》
附录史达祖《寿楼春》如下:
【裁春衫寻芳】。记金刀素手,同在晴窗。几度因风残絮,照花斜阳。谁念我,今无裳?自少年、消磨疏狂。但听雨挑灯,攲床病酒,多梦睡时妆。
飞花去,良宵长。有丝阑旧曲,金谱新腔。最恨湘云人散,楚兰魂伤。身是客、愁为乡。算玉箫、【犹逢韦郎】。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苹藻香。
朱庸斋先生说道:
如史达祖《寿楼春》“裁春衫寻芳”,“裁”、“寻”二字阳平,“春”、“衫”、“芳”三字阴平,读来犹有高低抑扬之致,至“犹逢韦郎”四字俱用阳平,音节显见低沉。《分春馆词话》
2、仄声分上去
龙榆生在《词学十讲·论四声阴阳》中引用了几首元曲,关于平声和仄声中上、去的搭配上,分析后认为:
阴平配上声为佳,如:孤影、知否。
阳平搭配去声为佳,如愁听(听,去声)。
虽然举例是曲,但是词和曲是相通的。
3、结尾处的“去上”
关于仄声中,上去入的用法,龙榆生先生引用万树《词律·发凡》中说:
平止一途,仄兼上、去、入三种,不可遇仄而以三声概填。盖一调之中,可概者十之六七,不可概者十之三四。
若上去互易,则调不振起,便成落腔。尾句尤为吃紧。如《永遇乐》之“尚能饭否”、《瑞鹤仙》之“又成瘦损”,“尚”、“又”必仄,“能”、“成”必平,“饭”、“瘦”必去,“否”、“损”必上,如此然后发调。末二字若用平上,或平去,或去去、上上、上去,皆为不合。《词律·发凡》
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中最后一句:
尚能饭否。四个字的声调:去、阳平、去、上。
史达祖《瑞鹤仙》中,最后一句:
又成瘦损。四个字的声调:去、阳平、去、上。
万树认为,这四个字的平仄必须如此安排才妥当。特别是后面二字,最好是【去上】,尽量不要用: 平去、 平上、去去、上上、上去。
文章插图
结束语诗最早是唱的歌词,词最早也是唱的歌词,元曲当然也是唱词。只是诗和词,后来曲谱失传,都变成了只能吟诵的文学形式。
唐朝人所说的龃龉之病,用明人王骥德《方诸馆曲律》话说:”乖其法,则曰拗嗓”。歌唱也好,吟诵也好,发声更加流畅。
@老街味道
【 龃龉病|何谓诗中的龃龉病?稍加注意会发现,很多大诗人会避免这种诗病】风雅颂赋比兴,有人说杜甫这首《初月》,包含了诗之六义
- 新闻记者|95后女诗人星芽登山时遇难 知情人:突发疾病可能性更大 出发前做了充分准备
- 疾控中心|“吃货”们要谨防病从口入
- 心脑血管病|当每次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我脑海里都会出现这道菜
- 治病|冬天来一杯热红酒?酒被恰当使用,也能治病
- 唐僧肉|非洲现实版“唐僧肉”,白化病人被当作神药卖,遗骸都值上百万
- 病号服|宁白:活着是一首诗
- 王开发|“川菜活字典”胡廉泉病逝 曾撰写多部川菜经典图书
- 病逝|“川菜活字典”胡廉泉先生病逝 享年79岁
- 富儿|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何谓一篇命意?
- 视网膜病变|想要吃得健康,还是得吃长沙汤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