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塘栖糕点不仅是当地乡土文化的标志,也是江南水乡文化的代表,2021年,塘栖老刀糕点的掌门人沈建标召集十多位镇上技艺出众的美食老手艺人组成“百匠坊”,将糕点制作的老底子手艺带进现代生产车间,在传承传统味道的同时,带动美食匠人们增收致富。
文章插图
包糯米圆子
文章插图
【 老手艺人|美食老手艺人组成“百匠坊” 重拾老味道带“活”老行当】给糯米圆子点红
老手艺创造新财富
老味道触动舌尖的记忆
“搅动要保持同一个方向,力道要均匀,这样做出来的镬糍才能够厚薄适中……”在冬日的暖阳下,老刀糕点厂的手艺人们一大早就忙活儿了起来。曹子仙是摊糯米镬糍的高手,只见她将热气腾腾的糯米饭摊在铁锅的锅壁上,用铲子不停地将其搅匀,并用力摊开,几十年的技艺全部融入到这娴熟的手法中。
而在土灶的另一头,经验丰富的炉火师傅钱成元与其配合默契,他一手拿着铁钳,一手拿着稻草,随时关注着火势。沈建标告诉采访人员,要摊出一张焦黄脆香且不糊的镬糍,对火候的掌握十分关键。钱师傅从10来岁开始学习烧炉火,说到燃料的选择、火力控制的方法,平日里不善言辞的他能说得头头是道:“做镬糍,锅的温度很关键,燃料一定要用稻草,而且要捆成小束,这样能快速烧起来也能快速灭掉……”
镬糍,是杭嘉湖水乡特有的吃食,搭配白砂糖,用沸水冲泡,香甜润滑的味道唤起了水乡人舌尖的记忆。如今,曹子仙摊的镬糍成了店里的抢手货,每日销量可达上百斤,而每天来上班的她也能每月增收3000元。“我本来闲在家里,现在来厂里做镬糍,不仅收入增加了,还能让更多人尝到小时候的味道,我心里挺开心的。”曹子仙满脸笑容地说到。
坚守多年的手艺
让老行当“活”起来
不止会做镬糍,“百匠坊”的老师傅们还个个身怀绝技。56岁的吴掌珠从家里长辈那里学来一手腌制咸鸭蛋的好手艺,腌制出的蛋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成了去年端午节时店里的“爆款”。65岁的姚财高是烤制土灶月饼的操炉高手,仅在去年中秋节期间,由他掌炉制作的月饼就为厂里创收达百万元……之前大都赋闲在家的“糕点工匠”们凭借精湛的手艺,让一些老行当又“活”了起来。“这些手艺很珍贵,如果失传,就太可惜了。”沈建标说。
除了为厂里做出新的产品,老手艺人也为一些“老产品”带来了新配方。历史悠久的大麻饼曾是塘栖捕鱼人出门打渔时的必备干粮,也叫“劳动饼”。传统的大麻饼馅料通常用蔬菜制成,口味和营养都较为单一。如今,厂里的老手艺人们根据现代的口味需求,改进了配方,将芝麻、核桃、瓜子仁等坚果拌入馅料,并将菜油、饴糖与米粉、面粉混合在一起,再用手工和面,既改善了口感,也增加了营养。
糕点“匠人”用坚守多年的传统手艺创造美食,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让生活更加充实。如今,沈建标已经挖掘出了50多种塘栖传统糕点技艺,不少产品已经生产上架,收获了一波波好评。
传承,不仅仅是技艺与味道的传递,也是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目前,沈建标还在不断寻找着老手艺人。对于“百匠坊”,他也有新的规划与寄托:“争取把‘百匠坊’做成文化传承地和文化宣传地,同时,也为学校的学生提供一个‘第二课堂’,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
- 沸油|老棉油油罐子
- 中老年人|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竟然会加速衰老?!
- 盐水|4种肉、菜直接用水洗当心越洗越脏!厨房老手都做错了
- 石器时代|首次确认!金沙江岩画是东亚最古老旧石器时代彩绘岩画
- 美食|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看了这位画师画的美食,给我看饿了
- 茶香|为何有些茶,喝起来没有闻起来香?老茶师的“储茶方法”值得效仿
- 舌尖上的中国|人老了才知道,不管多穷,也别端这三种碗
- 古庙|俗语“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何意?老祖宗解人性
- 玉雕|甘肃玉雕手艺人“俏色”雕出翩舞飞天
- 刘老爹|虾仁炒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