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郑渊洁,作家,1955年6月15日生于河北石家庄,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1985年创办《童话大王》杂志,专门刊登自己的作品。代表作品有《皮皮鲁传》《鲁西西传》《舒克贝塔传》《大灰狼罗克传》《鬼车》《白客》《金拇指》。
【“童话大王”郑渊洁:文字奇迹如何延续|对话名家| 鲁西西传】
文章插图
郑渊洁为《中国青年作家报》读者题词
文章插图
扫一扫,看视频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李桂杰
被誉为“童话大王”的郑渊洁身上有很多文字的“奇迹”。比如,他创作的童话作品超过2000万字,联合国因此给他颁发了“国际版权创意金奖”,他成为中国作家获此殊荣第一人。
他笔下的文学形象皮皮鲁、鲁西西、罗克、舒克和贝塔影响了几代人,出版的书籍作品总销量超过2亿册。郑渊洁本人也曾于2009年、2012年、2017年连续3次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
“对文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这才是天赋,发自内心的热爱是挡不住的,没有一个作家是逼迫出来的。”郑渊洁说,“但天赋是要靠勤奋来维系的。”
“恐怕只有神经病才这么干!”
郑渊洁1977年开始从事童话文学创作,1985年一个人创办了《童话大王》杂志,一个人撑了36年。为了维持这个刊物的运转,郑渊洁每天早晨4∶30起床,写到6∶30,每天写6000字,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今天。
“每天早上完成写作后,就把我最重要的事情干完了,我会感到很轻松。”郑渊洁说,自己早起的习惯是受他父亲的影响,父亲每天早晨也是4点多钟就起床看书写字。他自己一般晚上9点多就入睡,这样第二天早起时才能够精力充沛。
郑渊洁今年已经67岁,但创作灵感如同不灭的火焰,一直熊熊燃烧。采访人员问他,如何能够把自己的这份童心保持得这么好?郑渊洁笑答:“可能是因为上学少,想象力和好奇心没有被破坏。人刚来到人世间,都是带着好奇心的,慢慢长大,接触了科学,就看什么都不好奇,不新鲜了。我却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愿意去百度搜索答案,而是希望自己去发掘。”
郑渊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玩儿的事儿。有一段时间,他对于“塔吊”突然很感兴趣,很想知道这个建筑工地上最常用的“起重机”,是如何一节一节长高的。他发了一个朋友圈“哪位朋友家附近有盖大楼的工地,麻烦告诉我一声”。还真有朋友发微信告知,郑渊洁欢天喜地地跑到那里租了一间房,带上望远镜,看起重机如何长高,如何把施工用的钢筋、木楞、混凝土、钢管等原材料一点点吊起来。
一个朋友知道此事后评价:“恐怕只有神经病才这么干!但这恐怕就是郑渊洁能够成为‘童话大王’的原因,他有探索世界的精神,永远像葆有好奇心的孩子。”
“早期阅读非常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郑渊洁坦言,自己只上过4年小学。然而,短暂的校园生活在他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让他爱上了阅读和写作。
“自己从小就希望能够与众不同,当别的小朋友渴望长大后当科学家、解放军时,我却有不一样的想法。”郑渊洁说,小学二年级时,他写了一篇作文《我长大当掏粪工》,没想到得到班主任赵俐老师的大力表扬,并推荐到学校的《优秀作文选》上刊登,这让郑渊洁深受鼓舞,从此爱上写作。
“时至今日,我仍然十分感激赵老师给予我的鼓励,为我从事童话创作播下了一颗快乐的种子。”
郑渊洁认为,教育首先是不能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孩子的阅读特别重要。“特别是早期阅读非常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爸爸妈妈要把孩子引进门,把自己读过的书推荐给孩子,把好这道关,否则,孩子从小很容易被手机俘虏。
其次就是找到兴趣点,看一门课是否有必要进行和接近成功,要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的内容是否有兴趣,没有兴趣则无须勉强;三是超越,孩子学习,必须体会到超越的快乐,这样才有可能学有所成;四是孩子要身心健康,这是最重要的。
郑渊洁说,教育不是管理,是示范和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就是模仿,家长不必多说,只要走好人生路展示给孩子看。“作为父母,不用天天喊孩子阅读,你每天都捧着书本,孩子肯定找你要书看。父母能放下手机,孩子也不会手机不离手。”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