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扬 |评价历史人物的尺度——读虞云国《从中州到钱塘》|读书 | 历史人物( 二 )


除了皇帝,这本书还对两宋的几大权相,特别是君相关系有很精彩的论述,比如写到了南宋四大权相,“秦桧、韩侂胄、史弥远与贾似道的南宋权相专政,累计长达70年,令人侧目,也为其他朝代所罕见的”,“秦桧之为权相,完全是宋高宗出于打造绍兴体制之需君权独运而主动授权的,那么,韩侂胄、史弥远与贾似道的权相擅政,都是专权之势已成,而由在位的宋宁宗、宋理宗与宋度宗无奈让渡的”。
对于历史人物评价,特别是所谓奸臣的评价,我个人并不反感近年来备受争议的“道德视角”,比如一个人上千年来都被说成“奸臣”总是有原因的,古人未必有我们这个时代想象中的那么迂腐和不知变通。“道德视角”也参与构建了历史,甚至可以说也是历史本身,比如,你大可以认为韩侂胄、贾似道不是奸臣,但不能否认他在历史上的确被视作奸臣,并且,去研究去尊重古人的此种“道德感”也是有意义的。
不过,尊重“道德视角”的前提是,我们也应当接受这样一种观念:道德视角只是阅读历史的视角之一,这个视角有多重要,见仁见智。但是,这个视角不能是唯一的视角,这就像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也不能完全摆脱道德视角一样,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由观念构成的真实世界中。
在我看来,如何评价一个皇帝或一个朝代,基于史料出发的客观标准自然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们也应当宽容个人价值观和态度的存在。司马迁、陈寿、司马光这样的大史家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偏好,所谓“太史公曰”和“臣光曰”。同样,作为当代历史研究者甚至是普通读者,都有权力基于自己的思想资源、社会关怀、世界观和个人偏好,建构自己的历史人物评价体系。当然,这同样也有两个前提,一是要多读书,尽可能多地熟悉史料,空口无凭的“自由思考”和“批判式思考”是妄人所为;二是要理性面对争议和不同意见,争议永远不是问题,我们读历史的目的不是解决争议,而是了解争议,争议让历史更充满魅力,让我们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更多元更深入。
如何谈论历史人物,评点历史人物,虞云国先生给我们开了一个范例,正如他在本书前言中所说:贴着历史说,揣着良知讲,记着读者写。

作者:张明扬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