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的数字,常常被赋予某种特殊的含义,尤其对数字“九”有着特殊的情感。究其原因,“九”是阳数之最,产生了某种敬畏和崇拜。《说文解字》中说:“九,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变之形。”
一年四季中,除了这种贯穿全年的二十四节气,还有诸如入伏、进九等繁多的习俗。中国人向来重视节序,除了和农事相关,也有对岁月时光的珍惜与期许,由此衍生出“避暑消寒”等生活文化。三伏天的日程长短并不固定,九寒天则是固定的八十一天。人们从冬至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一直数到九个九,八十一天之后,寒尽春回。
古代的御寒保暖条件有限,对天寒地冻不免生出恐惧感,甚至会莫名其妙地觉得冬季过于漫长,遂发明了数九等方法来消遣,以缓解寒冬来临时所出现的不适感。说到本质,天寒地冻是改变不了的,主要是心理转换方式,其中最为世人喜闻乐见的便是“九九消寒图”,有文字、梅花和圆圈三种。
“消寒图”出现的时间并不是特别长。这种以文字笔墨来娱乐记时的消遣之作,最初出现在皇宫,而后滥觞于民间。徐珂《清稗类钞》载:“宣宗御制词,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一句,各句九言,言各九画,其后双钩之,装潢成幅,日九九消寒图……自冬至始,日填一划,凡八十一日而毕事。”
“消寒图”所选九字,每字皆九笔,符合九九之数,对应自“一九”到“九九”的八十一天。最初由道光皇帝御笔手书,交懋勤殿人员双勾正楷字,再装裱成纸屏悬挂,题名为“管城春满”。“管城”为毛笔的代称,意为笔成春满庭。至今故宫养心殿的墙上,还挂着最初的“九九消寒图”。
后来,出现了“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的版本,又有“雁南飞柳芽茂便是春”的版本等等。不管内容如何变化,必须一句九字,每字九笔,而且文意通顺雅致,通称为“九九消寒句”,慢慢地融入各种民俗文化,从深宫走向民间,走向大众,从简单的文字游戏,变成了一种“新民俗”。
绘画版“九九消寒图”值得一提。相传创造者是南宋文天祥,俗称“画九”,就是用图画来记录“九九”的进程。方法是画素白梅花一枝,枝上共有白梅八十一朵。从冬至起,每天涂红一朵,待到白梅红遍,“九九寒天”便结束了。长冬漫漫,足不出户,何以迎春,何以消遣?古人脑洞大开之际,想出这么一个极有情趣的办法,将时节和书画乃至生活美学结合在一起。不仅有手艺上的满足,也带来视觉和心灵上的享受。
正当此际,辛丑年即将过去,迎来壬寅年。武强县的这件虎年《消寒图》,正好应景。小寒和大寒之间,是“三九”时节,乃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墨缘》周刊精心准备了空心字放大版的“九九消寒图”,可以将这一期版面收藏起来,每天描一笔,度过这最冷的数九寒天。但愿每个人,安身静体,心想事成!
“九九消寒图”最大的特点是,不必刻意却能精准地计算时日。每天一笔的涂绘,让人心绪平静,安稳过冬,不知不觉中,春天就近了。“寒事欲无几,春归方有期。”最寒冷的冬季,其实也孕育着春天的希望。晚报的广大读者朋友们,一起来临帖消寒吧!
文章插图
《九九消寒图》空心字
释文: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管城春满。
文章插图
故宫养心殿悬挂的《九九消寒图》
文章插图
【 墨缘|“九”为何总被赋予特殊含义?“消寒图”何以至今高挂故宫养心殿】近代 徐世昌绘梅花《九九消寒图》
款字释文:辛酉(1921)十一月廿四日冬至作《九九消寒图》。水竹村人。
文章插图
故宫1923至1924年冬制作的“九九消寒图”之一
释文: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管城春满。
文章插图
清 河北武强《九九消(肖)寒图》
释文:
(右上)唐杜甫《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回。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灰飞。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中)歇后语:老虎拉碾子——不听那一套。?□蚼代笔帽——双料尖头。蜡蝼蛄钻□窝——□大门。屎壳郎打悌分——满嘴喷粪。
(左)上黑是天阴,下黑是天晴。中黑天严冷,中白暖气生。满黑纷纷雪,左雾右生风。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