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有传承 非遗进课堂 临平挖掘地方资源为“双减”助力

昨天,浙江省第二批“双减”优秀实践案例公布。临平区塘栖第三小学,《水乡古韵:基于桑梓情怀的课后服务特色课程设计与实施》成功入选。
一块白布,若干皮影人物,匠人浑厚的腔调,再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光影的完美契合,在白布上呈现出一个个经典的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金斧头》等。在塘栖第三小学的多媒体教室里,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些精美的皮影戏,生动逼真的道具、丰富细腻的故事让台下的小朋友不时地惊叹不已。
“皮影戏表演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学生孙逸清说,“同时也让我对家乡文化有了很深的了解,我非常喜欢。”
塘栖镇河西埭村的“卫家班皮影戏”是临平区和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过与校园特色文化课程设置相结合,不仅丰富了孩子们在校园中的课后服务,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也将运河文化根基厚植于学生心中。
塘栖第三小学副校长沈丽萍告诉采访人员:“我校水乡古韵特色服务课程,深受广大学生喜爱。课程安排在每周二周五的课后服务中,采取走班式教学形式。让每个孩子在多样实践中传承文化,力求做自信的文化传播者。”
不只是观看皮影戏,塘栖第三小学以运河文化为传承载体,充分挖掘地域特色亮点,还推出了《水宝教我学方言》《制作米塑》《古镇小导游》等地方精品课程。据了解本学期,塘栖第三小学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有2101位,参加率高达90%。用一“减”一“增”,为孩子们提供了兴趣多元选择的空间,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非遗|文化有传承 非遗进课堂 临平挖掘地方资源为“双减”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