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慈城小北门的抱珠山,是慈城的风水宝地之一。很少有人知道,在抱珠山脚下,曾经有一座可堪比天一阁的私家藏书楼——抱珠楼。
文章插图
一、被岁月封存的藏书楼
慈城冯氏抱珠楼,又名抱珠山房,位于慈城五马桥北侧始平路口,因北依抱珠山而得名。是清道光年间浙东著名的藏书楼,为冯骥才高祖的从弟冯本怀所创办。据考证,抱珠楼极盛时藏书曾达数万卷。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斗转星移,冯氏后人逐步外迁,抱珠楼里的藏书在解放前,由冯氏后人悉数捐给了西泠印社。闲置的抱珠楼,终究在漫漫岁月里沦为了民居,昔日的“书香楼”渐渐被遗忘。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现今留存的抱珠楼旧建筑共三进,由门屋、前厅和后楼组成,采用传统院落式布局,各进之间由连廊相接,整体呈“日”字。由于年久失修,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毁损。
文章插图
二、重拾“书香”记忆
【 冯氏|堪比“天一阁”!江北这里藏着一座不为人知的古藏书楼】随着慈城古县城开发和保护工作推进,2019年7月,修缮抱珠楼被提上了日程。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抱珠楼图书馆设计方案得到了冯骥才先生的认可。抱珠楼图书馆建设项目也于2020年5月开工,目前,修缮和硬装工作已全部完成。
文章插图
新修建的抱珠楼图书馆,占地面积约4270平方米。除了修缮原有的2座木构建筑外,又新建了4座新木构风格的建筑,表达了与时代接轨,推陈出新的发展思维。
“重生”后的抱珠楼原建筑,被赋予全新的历史使命,让参观者重拾“书香”旧忆。整座抱珠楼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被合围在一众老建筑中的穹顶木构建筑——四面亭。银灰色穹顶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犹如一颗璀璨珍珠,透露着“河蚌含珠”的美好寓意。
三、传统工艺与现代手法的“碰撞”
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师在抱珠楼的修缮和重建中,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手法完美融合,可谓挖空心思,又别出心裁。
文章插图
四面亭内部的藻井结构,改良了拼接工艺,以现代木构设计手法,表达了对浙东地区传统藻井的致意和传承。此外,四面亭四周的所有排门,均可打开用于采光和通风,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蛛丝排门。
漫步在抱珠楼的亭台楼阁间,你会发现走心的细节尽显于一砖一瓦的搭建,一草一木的布置之间。其精妙绝伦的设计和工艺,是对饱经沧桑的抱珠楼的一种隔空致敬。
四、后记
宁波人素有藏书传统,旧时慈城不少人家都有藏书,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孕育出像“天一阁”这样举世闻名的藏书楼。
如今,抱珠楼重获新生,以崭新的姿态再出发,这不仅唤醒了老宁波人共同的“书香”记忆,也将为“书香宁波”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打造一张文化发展的金名片。目前,抱珠楼内部软装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一起期待百年前的文化盛景再现吧!
(来源:蓝媒联盟·江北区全媒体中心 采访人员:丁峰 章凯 孙奕然)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