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审视2022年第1期《诗选刊》摘选的作品,能够归纳出一条相对清晰的写作方向,即诗人想象视野和抒情空间的同步拓展,生活体验和诗歌经验的平滑交融。诸多写作者期待重新读解生活,在烟火气中触发诗意灵感,使情感在贴近大地的飞行中得以舒缓释放。他们努力透过那些为人习焉不察的瞬间,突破现代社会日益趋同的速度感和时间观念,探索物象背后的意义细节,并将社会伦理意识植入文本,书写下生命的庄严感与力量感,彰显知识分子对时代的道义担当。为了打磨这种气质,诗人使用简净的语词和素朴的意象,注重将情感作内敛化的处理,并有意控制着话语的强度,不再过度暴露自我的隐私经验,避免主观情绪的过度渗入。源自内心“自发的歌唱”,他们巡游在具体可感的场景中,不断为社会伦理、诗歌地理、传统文化等想象空间扩容,使文本的时代辐射力和历史纵深感得以显扬。当然,也有一些诗人过于苛求对生活语象的客观呈现,只将意义驻留在事态的表层,忽视了内在精神性的建构。因此,强化诗歌写作的精神硬度,双重提升文本的生命质感和艺术美感,或许是新诗向前发展的驱动力。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12日 14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 世界杰出|烟台市政协委员孙健:要让游客一来烟台,就知道到了国际葡萄酒城
- 华佗|张仲景在华夏百位名人榜单上排第15位,他后人都有谁,现在都干啥
- 贾雨村出场|骆玉明说红楼 | 人物
- 青岛西海岸新区科协|西海岸新区启动碳达峰宣传活动计划在10个单位进行巡展
- 遗址|在元代遗址上种菜谁来管?
- 黄丕烈|99岁版本目录学家,一辈子“泡”在图书馆,被誉为“古籍活字典”
- 中国将在非开展“百企千村”活动
- 蓝柑糖浆|沙滩鸡尾酒
- 给爸爸的信|一场特殊的遗物展览正在举行
- 技艺|在0.3毫米的白银上“作画”!两代“非遗人”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