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经历分手、抑郁后重新审视人生 焦媛悼父说成长( 二 )

  隔十年 , 重写给父亲的“情书”

  良言惊醒梦中人 。 心理医生的话 , 让焦媛得以正视自己心里头“永远缺失的那一块” , 也给了她第二次成长的机会 。

  事实上 , 尽管拥有“霸道苛刻难合作”“一般人消受不起”和“大胆激情出位”等虚虚实实的标签 , 舞台之外 , 焦媛是个语气软糯、举止颇有几分幼态的乖乖女:“因为我的家庭真的很传统 。 ”

  而这一次 , 她要从父亲身边的乖乖女 , 成长为焦媛自己 。

  为了梳理、疗愈自己 , 焦媛找出自己10年前为纪念父亲而写的音乐剧《容易受伤的女人》 , 将其推翻并重新来过:“父亲早逝是我的心结 , 这遗憾永远会在我心里 。 我对他的思念是永久的 , 但是人生不同阶段对思念的注解是不一样的……我的导演也跟我说 , ‘你每个阶段都应该再排一次’ , 所以这个戏应该是我生命中永久的主题 。 ”

  过程中 , 焦媛自己执笔 , 一字一词重写剧本 , 但继续沿用偶像王菲的歌来串联整剧:“她的歌词和情绪味道都很贴合我跟父亲的关系 , 所以我就选自己最喜欢的歌手的音乐 , 来纪念给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父亲) 。 ”

  新版剧名被她定为《约定·香奈儿》:“‘约定’取自于王菲的歌名 , 很贴切 , 这部剧也是我跟父亲的一个‘约定’ , 香奈儿则是我自己很喜欢的品牌 。 ‘偶像的歌、父亲的主题、自己喜欢的东西’ , 这三者有一种统一性在里面 。 ”

  心态的改变 , 也会带来不同的演出状态 , 这部将于情人节在香港首演的剧中 , 焦媛希望观众看见的不再是角色 , 而是自己:“以前我一出场 , 就一定要很张扬地让大家觉得有被‘击中’的感觉 , 但这一次 , 我很想做回焦媛原本的样子 , 说台词的时候都未必要有表演感觉 , 就是简简单单‘hello , 大家好’ 。 很私底下、很自然的一种生活状态 。 ”

  最大的不同 , 在于对自己和父亲的关系重新审视 , 焦媛坦言:“以前我思念他 , 就觉得要填补他在艺术上的遗憾 , 所以我一直拼命追求舞台上的成就 , 觉得‘你快乐 , 所以我快乐’ 。 但这一路走来 , 我是很辛苦的 , 好像光是为了父亲付出而没有了我自己 。 所以《约定·香奈儿》里 , 我最大的诉求应该是‘找回我自己’ 。 ”

  得领悟 , 学会释放真实感受

  想通这些 , 焦媛变了 。 以往工作狂的她 , 连休假都是去伦敦、纽约看剧“充电” , 去年她让自己任性了一把:“我去了巴塞罗那、巴黎这两个想了好久的地方 , 这次绝对不看剧了 , 只旁观、感受一下当地的文化 , 我想活在当下 。 ”

  即便是面对自己“从不肯妥协”的舞台 , 焦媛也开始“放松小小”:“我以前对艺术的要求是对的 , 但有一部分是因为压力——我不敢有任何差错 。 现在我觉得 , 我自己坚持之外 , 对待别人 , 可以学会放松和理解 。 ”

  对于自己经营了近15年的焦媛实验剧团 , 她也多了一份平常心:“以后我只希望能好好做 , 既对得起大家 , 又可以达到自己心目中的艺术水准就好 。 我不再刻意想把剧团的品牌打得响亮 , 其他人怎么评价这个品牌 , 我不会太在意了 。 ”

  自认为个性里有两个极端的她 , 也开始对外界释放除了“独立坚强专业”之外的另一面:“我本身是很极端的 , 独立的时候可以很女强人 , 但其实我非常渴望爱 , 很想有个肩膀让我靠一靠或者跟好闺蜜一起聊聊天……以前别人对我好 , 我就觉得亏欠了人家 , 应该加倍还给人家 , 现在我放下这种焦虑 , 时常告诉自己 , ‘人和人之间本来就应该彼此善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