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截然不同的生活背景,影响了两人对人性、阶级性的理解,也造就了彼此不同的立场。因此鲁迅承认人性,也承认阶级性的存在,而梁实秋却断言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这就是二者观点不相容之所在了。
而谈起翻译,我们都知道,梁实秋一生之中的一大成就便是翻译莎士比亚著作,堪称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当得起翻译家之称号。但是,这些荣誉是梁实秋先生终其一生所获得的。而1929年的梁实秋,才27岁。
文章插图
27岁的梁实秋也并非对翻译一无所知,在一年前,也就是1928年,他就曾写过《论翻译》一文。因此,在读过鲁迅的翻译作品《文艺与批评》后,对其在这部著作中的翻译水平不敢苟同,称其翻译晦涩难懂,实为"硬译""死译"。
对于梁实秋称其为"硬译",鲁迅也是有话可说的。鲁迅在《文艺与批评》这本书的后记中就曾提到,由于担心曲解文意,方才进行硬译,虽然阅读体验或许并不愉快,但也希望能够有读者能够硬着头皮读下去而有所收获。
然而梁实秋却始终认为翻译的第一要义应当就是读者能够读懂。事实上,这是两者在翻译标准、翻译方法上的不同认识,造就了这场"硬译"之辩。与此同时,鲁迅还在文中嘲讽了梁实秋一番,并捎带上了始终与梁实秋站在一起的新月社。
梁实秋说他自己的的确确是按照鲁迅后记所言,硬着头皮看下去了,但并没有什么收获。鲁迅便反讽他,问他确实是"赢了没有?"并说这种"以硬自居,实际反之"是新月社惯有的特色。这其中的促狭之意,便是脱离了原本学术讨论的范畴了。
文章插图
在这样一次次你来我往的对抗中,在一篇篇犀利的文笔下,鲁迅与梁实秋的论战迅速扩大,吸纳了更多的人加入其中,分别站在双方的立场上发表言论,而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鲁迅方面冯乃超的加入。
冯乃超于1901年生于日本,1927年就毅然回国参加革命工作,1930年和鲁迅等人一起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实为鲁迅坚实的革命战友。眼见着鲁迅与梁实秋的论战呈现相持状态,冯乃超也按捺不住自己想要回击梁实秋的心了。
于是,1930年,冯乃超《阶级社会的艺术》一文发表在《拓荒者》上,从这篇文章开始,梁实秋与鲁迅的这场论战就彻底地脱离了学术范围,沦为了一场彻头彻尾的"论骂"。
在冯乃超的文章中,他称"让工人放弃阶级意识而辛苦工作去获得资产,是应该送给他'资本家的走狗'这样的称号的"。冯乃超这样的谩骂自然遭遇了梁实秋的热烈回击,很快他就发表了《"资本家的走狗"》一文。
文章插图
在梁实秋《"资本家的走狗"》一文中,正如鲁迅当时讽刺他的同时还要带上新月社一样,这次他反击冯乃超的同时也要带上《拓荒者》。他在文中说:"……《拓荒者》说我的资本家的走狗,是那一个资本家,还是所有的资本家?……"
但对于梁实秋而言,仅仅这样的反击似乎还不够,于是暗含政治意味的段话,出现在了他的文章中,他讽刺地称,去XX党领卢布,这样的本领,他怎么可能知道呢?反过来可不就是,这样的本领,是鲁迅那帮人才知道的。
至此,这场论战的性质又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学术讨论,发展到了人身攻击,又发展到了政治攻击之上。熟悉历史的应该都清楚,在那个年代里,这样的政治攻击,未免不会害死人。
在这样的境况下,鲁迅也不可能坐以待毙,于是,冯乃超下场,擅于此处的鲁迅再次上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面世了。鲁迅用他精湛的语言,强悍的逻辑予以回击,给"资本家的走狗"添上了更确切的描述。
- 鲁迅每月能赚350块大洋,如果换算成人民币,放现在值多少钱?
- 80年前,鲁迅偷偷写的“师生恋”情书,看完脸红肉麻到酥
- 汉人总督在雍正面前自称“奴才”,雍正:你自称臣才对
- 9个冷知识:你以为鲁迅是个呆板的人?其实他是个潮男
- 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林徽因作陪,鲁迅却半路愤而离去,是嫉妒了吗
- 鲁迅珍贵老照片,妻子为他空守41年,图5是一家三口温馨合照!
- 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林徽因作陪,鲁迅却中途甩袖而去:一塌糊涂
- 徐志摩失事后 鲁迅做了这样一件事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 崔颢《黄鹤楼》千人无人敢仿,鲁迅一气之下仿一首,开篇就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