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推动中药传承创新 让老手艺重获新生

2020年12月中旬 , 漳州市首次评选出9名“漳州市名老药工” , 并启动名老药工工作室建设 , 旨在发挥名老药工的示范引领作用 , 保护与传承濒危的漳州特色中药炮制与制剂技术 , 培养一批高层次中药人才 , 通过传承精华 , 守正创新 , 让老手艺重获新生 。
长久以来 , 相较于备受重视的中医 , 中药的传承创新关注度相对较低 。 近年来 , 国家层面多次提及“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 此次漳州市卫健委、市场监管局、人社局联合评选漳州市名老药工 , 启动建设名老药工工作室建设 , 这一推动中药传承创新的机制在福建省乃至全国都是一个创举 。
漳州:推动中药传承创新 让老手艺重获新生文章插图
“千年独技” 亟待传承
眼观、鼻闻、手指一搓 , 即可分辨药材是否道地 , 辅料的精准选择 , 时间和翻动频率的精妙控制 , 火候的恰到好处……这是老药工们多年练就的“中药炮制技术” , 具体包含药材筛选、切制加工、辅料配搭、炮制工艺、后期保存等环节 , 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必备工序 , 也是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核心 。 通过蒸、煮、炒、焙、炮、煅、浸、飞等方法炮制后的药物 , 药效得到提高 , 毒副作用降低 , 且方便存储 。
“饮片入药 , 生熟异治” 。 同样一味薏苡仁 , 经加入辅料炒制 , 止泻效果得以增强 。 而用不同的辅料进行炮制 , 功效也有所不同——麦麸炒薏苡仁 , 可增强健脾止泻 , 而用灶心土炒过的薏苡仁 , 可治脾肾阳虚导致的五更泄泻 。 而用什么辅料、多少比例的辅料 , 都是老药工们经年累月的实践心得 。
漳州:推动中药传承创新 让老手艺重获新生文章插图
中药炮制工具(采访者提供/图)
“我闻着药味长大 , 一辈子都在做中药 , 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 ”83岁的漳州市名老药工严笔耕 , 打小放学后就在自家药店“祝安堂”帮忙碾药、切药、做药丸 , 跟着父亲学手艺 , 从事中药炮制与制剂61年的经验积累 , 让这位老药工掌握了制作500味中药材的“手艺” 。
漳州:推动中药传承创新 让老手艺重获新生文章插图
漳州市名老药工严笔耕 (苏依婕/图)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 漳州中药炮制技术由来已久 , 传承发展至今已近千年 , 是我省药材炮制三大派系“闽南派”的代表 。 据载 , 唐总章二年(669年) , 中原医术传入漳州 , 此后 , 名医辈出 。 明清时期 , 漳州也出现了片仔癀、吕氏铜青等名药 , 与制售中成药的同善堂、天益寿等名药店 。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漳州较少遭受历史战乱 , 中医药文化保存良好 , 一方面秉承宋元明清的炮制特色 , 另一方面 , 来漳躲避战乱的外来人口也带来了福州、潮汕以及江西樟帮的特色炮制技术 , 使漳州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中药炮制技术 , 并以名药、名店、名方为载体 , 口口相传 , 世世代代师徒传承至今 。 然而 , 目前漳州中药炮制特色技术的传承仍面临一些问题 。
漳州:推动中药传承创新 让老手艺重获新生文章插图
前店后场(药材加工炮制厂)保存最为完善的百年老药店 , 福建省现存最为完整的一家百年药店——天益寿药店 (图/采访者提供)
漳州市中医院副主任中药师、市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主任委员林汉钦介绍 , 随着社会变迁 , 许多地方特色炮制(临方炮制)法及品种渐渐消失或灭绝 , 临床使用炮制品的比例与品种越来越少 。 同时 , 随着现代中医药与国际接轨 , 国家出台了统一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标准 , 许多达不到 GMP标准的医院制剂室和中药饮片厂或被取缔 , 或因经营不善倒闭 , 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药炮制技术因此退出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