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猝死年轻化,如何让心脏安全过冬?

【心梗猝死年轻化,如何让心脏安全过冬?】1月2日下午 , 《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孙侨潞的妈妈发文证实女儿去世的消息:“2021年1月1日 , 我的宝贝女儿、我那么引以为傲的孩子 , 永远离开了我 。 ” 孙侨潞年仅25岁 , 死因疑似是心梗猝死 。
心梗猝死年轻化,如何让心脏安全过冬?文章插图
来源:微博
心梗猝死年轻化,如何让心脏安全过冬?文章插图
来源:网络
如此年轻的花样少女被心梗盯上 , 令人唏嘘 。 回想1年前 , 35岁男星高以翔因心源性猝死离世 , 引起大众关注 , 为何心梗频频盯上年轻人?
急性心梗 , 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简称 , 又称急性心肌梗塞 , 致病原因是血管里的斑块破裂或脱落 , 形成的“血栓”彻底把血管堵死了 , 导致心肌缺血并发生坏死 , 是猝死的最常见疾病 。
其实相比老年人 , 年轻人突发心梗更加凶险 。
因为老年人血管的狭窄状态是逐渐形成的 , 他们的心肌已初步适应了缺血 , 而年轻人的心梗则是斑块突然破裂造成的堵塞 , 一旦发病 , 血管完全闭塞 , 血流中断 , 心肌梗死面积会更大 , 极易发生猝死 。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 , 从2007年到2009年 , 25岁以上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 特别是35到44岁人群的发病率上升幅度最大——三年中增加了31.8% 。
2008年 ,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郑昕和她的团队做过一个调查 , 在过去的15年间 , 该医院诊断出心肌梗死的首发病例中 , 男性平均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 。 另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证实 , 1984年至1999年 , 北京市35岁到44岁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增加了154% 。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内科主任胡大一对此有几十年的切身感受:“急性心肌梗死近30年不断快速年轻化 , 不仅有数据支持 , 也是我学医、行医50年的亲身体验 。 上世纪80年代 , 我在北大医院工作 , 每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仅有40至50人 , 绝大多数为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 而现在 , 我工作的北大人民医院 , 每个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超出过去一年的人数 , 并且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年龄不到50岁 , 三分之一不到60岁 , 至少一半患者毫无先兆 , 突发致死或致残 。 ”
与老年人不同 , 大多数年轻人在心梗发作前 , 往往都能找到明显诱因 , 例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长期熬夜等 。 因此 , 必须提醒年轻人 , 尽管现代生活压力大节奏快 , 但要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 , 也要特别注意一些高危诱因 , 毕竟 , 生命只有一次 。
心梗为什么会找上年轻人
急性心梗并不只是老年人“专利” , 现在越来越多地“光顾”年轻人 。 数据显示 , 近年来 , 年轻人的发病率正以每年至少5%的速度增长 , 职场精英正成为急性心梗的高发人群 。 导致年轻人频频发生心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运动减少 。 很多年轻人出门乘车 , 上下班乘电梯 , 经常久坐于电脑前 , 运动量大大减少 , 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者越来越多 。
吸烟 。 烟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 , 烟雾中的一氧化碳进入血液 , 使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下降 , 加重心肌缺血 , 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均可引起冠脉痉挛 , 导致急性心梗的发生 。
暴饮暴食 。 为了消化食物 , 大量血液向胃肠转移 , 供应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 , 从而加重了心肌缺血 , 增加了心脏负担 。 如果吃得过于油腻 , 摄入太多脂肪 , 还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 , 促进血栓形成 , 引发心肌梗塞 。
过度劳累 。 中青年心梗的发病人群主要是脑力劳动者 , 有人长时间工作缺乏足够的休息 。 过于劳累、没有规律的生活 , 极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 , 从而诱发心肌梗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