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可上庙堂,退可隐山林,唐代的园林赋予文人们更多的选择权

在中国的古代艺术当中,园林是相对来说较为高级的艺术表现形式,错落有致的假山、曲折回环的流水,还有那些具有美感高低相错的树丛,无不彰显出设计者妥帖的心思和较高的艺术造诣。而园林的持有者也是五花八门,一直以来,能够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精力来对园林进行设计、建设、维护的,一般都是非富即贵的群体,譬如皇室、官员等。
但是发展到唐朝,文人群体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力量也有所增强,他们也渐渐成为了园林的持有者,因此就衍生出了特殊的园林类型——文人园林。而一般的园林更多是用来观赏,文人园林却不一样,因为其背后,往往蕴含着较为深刻的政治内涵,可以说,文人的园林既可以作为入仕的重要见证,同时也为文人提供了退隐的空间。
进可上庙堂,退可隐山林,唐代的园林赋予文人们更多的选择权
文章插图
一、文人如何获得园林?
01.购买与继承成为文人获得园林的主要途径
在唐朝,文人们主要是通过购买和继承等形式来获得园林的。就购买这一途径来说,唐代园林的买卖是合法的行为,因此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买卖园林的市场行为进行规定和约束,文人们只要办理好相关的手续就能成为园林的持有者。而在唐代买下一座园林可比买房贵多了,因此,也是有一定资产的文人才会买园林,他们大多是为官较长时间,有了一定的财富,因此才有实力来购买园林。
还有一类文人就是属于第二种途径获得园林的了——继承,这就是典型的家里有矿的文人才会干的事儿。如李德裕在死后就曾经立下遗嘱,要求由其子孙来继承他的园林,杜牧、陆龟蒙等人也是通过继承的方式来获得园林的。
进可上庙堂,退可隐山林,唐代的园林赋予文人们更多的选择权
文章插图
02.君主的赏赐也是文人们获得园林途径之一
在唐朝时期,还有一部分文人园林的获得都是通过君主的赏赐,而能够让君主赏赐园林的文人,自然就是能力突出或者成绩优异,如果不是深受皇帝信任,就是为整个国家立了大功。因此,如果文人能够得此殊荣,无疑会在以后的仕途中得到器重,被君主赏赐园林也就成为了仕途中的加分项了。
对于君主来说,赏赐园林既是君恩浩荡的表现,成就了自己的美名,也能够激励文人更加效忠朝廷,总而言之,这是双赢的一件事。唐代受到皇帝赏赐园林荣誉的就有李林甫、萧瑀等人,都是后来成为了皇帝宠臣的文人。
进可上庙堂,退可隐山林,唐代的园林赋予文人们更多的选择权
文章插图
除了在仕途中的文人可能得到君主赏赐园林的殊荣外,一些退隐了的文人也有此机会。唐代崇尚道教,前期的统治者们还将自己姓李与老子结合起来,认为老子就是其先祖,可见对道教的尊崇。
而道教思想又往往和隐士联系在一起,因此有时候皇帝也会将园林赏赐给一些隐士,如李泌、贺知章、卢鸿等人,都是在经历了官场之后产生厌倦之心,后选择归隐山林,但是皇帝依旧对他们施以赏赐园林这样高规格的礼遇。
唐朝多隐士,但是却少有隐士能够得皇帝赏赐园林的荣耀,可见不管是在仕途还是退隐之后,由皇帝来对文人进行园林的赏赐都是当时政治权利在文人身上的外在表现。
进可上庙堂,退可隐山林,唐代的园林赋予文人们更多的选择权
文章插图
03.唐代文人获得园林的其他途径——他人赠与
由于园林属于不动产,因此作为物品也可以通过文人好友或亲族之间的赠送来实现关系的转接,还可以出于打点关系或表达亲好之心等不同的目的完成赠与。如唐代萧嵩就将自己的园林送给了牛仙童,还有同朝代的王缙也曾要求萧复将园林赠送给自己,可见在唐朝,也有部分文人是通过他人赠与的形式来获得园林的。
进可上庙堂,退可隐山林,唐代的园林赋予文人们更多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