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有助于文学照亮人性( 二 )


人类情感之所以会以艺术为容器加以重铸和再现 ,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类具有相互感知和相互理解的能力 。 作家的共情能力又会高于普通人 , 会引领自己的读者体验其他人的复杂处境 , 生成较为复杂的艺术共情 。 但要真正做到“情之以情”是很艰难的 , 好在这样的时代 , 我们已经可以试图借助机器的帮助加以实现 。
文学的主体是人 , 文学的内容是关注人的日常经验 , 并从中找到真正的神性 , 开凿出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尽相同的精神世界、审美世界 。 机器显然不会主动带领我们去开拓神性的边界 , 但这是一种强势媒介 , 帮助我们照亮人性 , 照亮人与人关系的困境 。 新旧环境的冲突总是混乱、虚无的 , 机器不单纯只是为我们营建更好的生活而服务 , 它会干扰、考验、暴露我们 , 并创造新的心灵压抑 。 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探寻到共情的新形式 , 命名人类超越原始欲望之外的新的渴望 , 发明新的感觉结构 , 那么它就不该让写作者感到威胁和恐惧 。
潘公凯先生曾谈到科技与艺术的关系 。 科技是求真 , 艺术追求的反而是不真 。 这种“不真”我想也不是一种“假” , 而是不断翻新的“镜花水月”与“笔墨表征” , 其背后的根本 , 依然是艺术家如何看待人的问题 , 人的困惑、人的苦楚、人的高尚 , 人的幸与不幸 。 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这个时代照亮这些“人的解答” , 那么无论是对文学还是对其他艺术门类 , 都算是一种有价值的批判性凝视 。
【人工智能有助于文学照亮人性】(作者:张怡微 , 系青年作家、复旦大学创意写作MFA专业硕士生导师)